生活资讯
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午节的故事有哪些
2023-06-23 21:58  浏览:37

大家好,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很多人还不知道端午节的故事是什么。以下是详细的解释。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曲子庙里一尊高三米的新屈原像(1981年拍摄)。在湖南东北部的汨罗江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盛大的龙舟比赛,以纪念两千年前淹死在怀沙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新华社记者王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因为如此,解放后端午节被命名为“诗人节”。瞿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原名屈原,但也以正则云命名。汉族,战国末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先的后裔。虽然屈原忠于楚怀王,但他却屡遭排斥。怀王死后,因项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后死于汨罗江。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中国最早为人所知的著名诗人和世界文化名人。他开创了“楚辞”的风格和“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立即划船施救,一路到洞庭湖,却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当时下着雨,湖上的船都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博士时,又冒雨出门,冲进了茫茫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在江河上划船,后来逐渐发展成龙舟比赛。百姓怕河里的鱼吃了他的尸体,就回家带饭团扔到河里,防止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吃粽子成了习俗。

端午节当然少不了主角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国人的另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小米就被茭白(zinia latifolia)的叶子包裹成角状,称为“角粟”;用竹筒包装的大米密封烘烤,称为“筒粽子”。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饺子的原料除了糯米外,还加入了益智仁,煮出来的饺子称为“益智饺子”。米饭混合了动物肉、栗子、红枣、红豆等。,而且品种越来越多。粽子也被用作交流的礼物。盛唐时期,粽子用的米“洁白如玉”,形状出现圆锥形和菱形。日本文献中有“大唐粽子”的记载。到了宋代,已经有了“蜜饯饺子”,也就是水果进饺子。诗人苏东坡有诗“粽子里见杨梅”。直到今天,每逢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中国家家户户都要泡糯米,洗粽子叶,包粽子,花色品种更多。从馅料来看,北方有多袋北京枣棕;南方有豆沙、鲜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已经流行了几千年,并传播到韩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邪日。相传这一天是邪恶的,五毒一起出来了。《吕氏春秋》中的《仲夏》规定,人在五月要禁欲斋戒。据《史记》记载,孟尝君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出生于旧历的五月初五。他的父亲要求母亲不要生他,认为“五月生的孩子,比一家人还长,对父母不利。”可见,古代将五月初五视为恶日是一种普遍现象。可见,自先秦以来,这一天就是一个不吉利的日子。这样,这一天插菖蒲、艾叶驱鬼,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避疫,也就顺理成章了。而且人们也避开“端午”这个禁忌,称之为“龙舟节”。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在湖南省汨罗市,赛龙舟之前,必须先去曲子庙祭拜龙头,在龙头上缠上红布,然后赛船,不仅是祭拜龙神,也是纪念屈原。在屈原的故乡湖北秭归,也有祭拜屈原的仪式。在广东,赛龙舟前要先进行邀龙祭神的仪式。赛龙舟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水上运动娱乐项目,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除了端午节,大多在喜庆的节日举行。如果从说法上理解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那么现在它已经超越了一项体育运动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精神图腾。

端午节穿小物件如装饰品和香囊也有很长的历史。香囊由彩色丝线或破布制成。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子颜色鲜艳,袋子里的填充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贻贝粉、驱邪护身符、铜钱、驱虫的雄黄粉,到装满香料的香囊,制作日趋精美,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

以上解释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端午节有哪些故事?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信息有误,请联系边肖进行更正。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