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The End Of The FxxxING World》(去他妈的世界)这部离经叛道的英剧就是英国喜剧版《少年的你》。
这两年里,无数人借着这部总长度不超过3小时的剧集小小地对抗了一下这个世界。
“我要杀些更大的”
整个故事开始于性冷淡男主James企图杀死自己的女友Alyssa来满足日益膨胀的杀生欲,两个未满18岁的英国少年莫名其妙开启了一场有关死亡和成长的末路狂飙。
连续两季9.1以上的豆瓣评分并不能说明这部剧的之处。在我看来,《The End Of The FxxxING World》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它的音乐。
Jonathan Entwistle
第一季里34岁的导演 Jonathan Entwistle在为这部剧挑选音乐的时候,脑子里最开始闪出来的曲目高达700多首。当他终于筛选好了歌单,整个故事的剧情便开始沿着音乐的线索展开。
就是下面这几首非常关键却根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歌曲,帮James和Alyssa铺好了通往世界尽头的“谋杀”之路。
音乐:Laughing on the Outside
叛逆主角出场
《Laughing on the Outside》是这部剧出现的第一首歌,也是“谋杀”之路的第一步,伴着身穿雾霾色系针织衫的James冷酷出场。
“我是James”
歌曲发行于我爸出生那一年,距离我出生还有整整30年。歌曲的演唱者Aretha Louise Franklin已经在去年夏天去世了,享年76岁。
“表面上我放声大笑”
“表面上我放声大笑,内心里我暗自哭泣,因为我是如此爱你。”整首歌的歌词都表明这个看上去软糯恬静的小男孩其实不太一样:表面冷酷无情,但内心世界丰富敏感。
我猜导演用《Laughing on the Outside》作为第一首歌,就是为了在开篇告诉我们:James可不是个善茬,他和他一心想要杀掉的小女友Alyssa一样,是个叛逆到骨子里的怪小孩。
《Skins》剧照
这让我想到一个古老的英剧——《Skins》(皮囊)。同样是英国少年,10年前这些青少年的叛逆就露骨许多:酒精、毒品、性一个都不能少。
但James的叛逆相当内敛。老实说,这才更像英国人的叛逆。因为看似阴郁的英国人,他们的真实性格从来都不容易从外表被分辨。
抱着法学课本给你上课的大学教授,会出现在你宿舍附近的酒吧里边弹边吼Sex Pistols(性手枪乐队);坐你旁边一起小组讨论福科的学霸,放了学就常驻在你根本找不到入口的livehouse里整晚打Techno。
这些看上去完全不在情理之中的事情,放在英国人身上,似乎都是有迹可循的,只不过这些迹象你无从发现。
但出现在这部剧中的叛逆并不特殊,它就是你年轻时的样子。谁年轻的时候没有渴望过一场离家出走或者酣畅淋漓的逃亡呢?只不过大多数时候,只是默不作声地想想就好了。
这就是为什么,当你看到James一拳塞在他讨人厌的老爸脸上,带着Alyssa驱车离开小镇时,你的心里会暗自一爽。
他做到了你做不到的事情。
音乐:We Might Be Dead By Tomorrow
在丧到“死”之前保持希望
当《We Might Be Dead By Tomorrow》这首歌出现的时候,James和Alyssa睡了。
这是“杀人”前的铺垫。
"我们可能明天就死了。"
你以为他们睡了是相爱吗?并不是,James不过是在找合适的契机手刃这个古怪的女孩子罢了。
James一脸惊恐,虚抱着Alyssa入睡。歌里唱着:“把你全部的爱给我,因为如大家所知,我们可能明天就会死去……我们全心全意地相爱吧,即使死去我们依然爱过。”
虽然此时的James依然在内心盘算着该如何杀了Alyssa,但这是他们各怀目的互相靠近的又一次尝试。
前一秒,Alyssa才在厕所哭完,然后收起坚强,鼓起勇气给家里打了电话,结果继父毫不担心她的状况,并且将消息隐瞒了下来。而Alyssa的妈妈知道可能是女儿打来的电话,却没有追问。
母亲的软弱,父亲的混账,生在这样的原生家庭,Alyssa可能在无数个夜晚都是沮丧而绝望的,只有在这个夜晚,有James的陪伴。
美剧《不死法医》
《We Might Be Dead By Tomorrow》也是美剧《不死法医》的片尾曲,这首歌十分符合剧情想要表达的内核:我们可能明天就死去了,那么在死前一刻,我们到底该如何度过,又该找谁陪伴?
和剧中的Alyssa一样,好像现在的每一个人都丧到爆炸。不过在丧文化盛行的今天,也有人站在「丧」「虚」「无」的对立面提出“希望朋克”(Hopepunk)的概念。
我还挺喜欢这个概念的。
“希望朋克”入选了柯林斯辞典2019的年度词,通常是用来形容“一种在逆境中追求积极正面目标的文学和艺术方面的运动”。“希望朋克”不是相信所谓“成功学”这类廉价的鸡汤,它的核心是清醒的反抗,相信真善美的永恒世界。
尽管选择悲观混乱是一件更讨巧也更懒惰的方式,但是有原则地批判这个世界的荒谬与不公才更酷不是吗?
正能量在如今已经被人当做“假大空”的口号了,但是没有正向的精神力量,如何才能维系内心的秩序,安抚莫名的沮丧呢?
没人告诉我。
不过我想,日复一日地丧下去一定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清醒又理性地与这个世界对抗,或许才能给自己带来慰藉。
音乐:Lonesome Town
用孤独守护孤独
当《Lonesome Town》的音乐响起时,一桩意料之外的谋杀已经达成。
这个和预谋不符的小偏差是:James没杀Alyssa,杀死的是企图侵犯Alyssa的变态教授。
处理完尸体后的两人开始了忐忑地逃亡。Alyssa对James假装的若无其事十分恼火,从快餐店跳窗出逃。
“我的小心脏受不了了”
此时《Lonesome Town》响起。
这首歌是电影《低俗小说》的插曲,演唱者Ricky Nelson是上世纪50-60年代的全民偶像,18岁就夺得了Billboard榜单榜首,地位仅次于猫王。
他这首忧伤的乡村民谣放在两个少年分道扬镳的画面里,瞬间将他们身处的英国边郊小镇打上了孤单的底色。
“这一天我了解到,什么是过于喧嚣的寂静。”
James在发现Alyssa离开后丧到了极点,他是一个向来不喜欢说话的人,于是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被人胖揍一顿,用肉体的痛苦来唤醒精神的痛苦。
“你们想打我吗?”
在歌声中,他也慢慢领悟了“逃避不再有用”,一直以来,他都刻意隐瞒自己的内心,就像开场的《Laughing on the outside》一样,甚至在母亲死时都无动于衷。而他这次情感的剧烈波动,也让他悟出:“其实是Alyssa一直在保护着我”。
James在极度的悔恨和孤独中意识到,人不再是那个记忆中勉强带他看鸭子结果当着他面自杀的母亲,也不再是每天说着弱智笑话的父亲。
人是像Alyssa那样,虽然任性,但是拥有强烈的感情,人是会爱的。冷漠曾经是James对外界的屏障,而这个屏障随时会反过来伤害他,Alyssa索性帮他移除这个屏障,是她在保护他。
“是她在保护我”
虽然每个人都是孤单的个体,但是用自己的孤单守护另一个人的孤单或许就是人对于彼此的意义。
音乐:Keep on Running
逃跑是为了塑造自己
虽然谋杀已经收尾,但真正的逃亡才刚刚开始。
他俩在喜提一辆破轿车后一路向西,《Keep on Running》在汽车音响里连续不断地循环播放。
这首歌是上世纪60年代金曲,1965年成为了英国单曲榜的Top 1。歌词很微妙:“继续逃跑吧,继续隐藏吧……总有一天我会是让你醒悟的那个人。”
我一直觉得,逃离既定生活跑向未知的环境,可以更快地塑造自己。James和Alyssa在十七岁时,就厌倦了被环境塑造的生活,他们选择用逃跑来塑造自己。
“这是一首好歌”
尼采说,人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和可塑性。人可以改变自己,人也可以塑造自己,创造自己。而这也正是存在主义的观点——完全地、诚实地相信,生命完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模样——我们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发明自己。
我问过很多人,“你觉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有时候这个问题被当做一句废话,有时候也会引发一些人认真地思考。倒是有那么一两个答案和我的理解很相似:我觉得人生就是在没有意义中不断寻找意义,在生存中重建一种意义来对抗存在的荒谬。
Keep on Running,就是James和Alyssa企图寻找和塑造自己的途径。
音乐:The End of the World
世界尽头是漫无目的地成长
这是谋杀的最后一步。
随着James冲往海岸线的最后一声枪响,《The End of the World》前奏响起,剧名浮现。
这首歌是美国著名女乡村音乐歌手史琪特·戴维丝 (Skeeter Davis)的传世之作,也是这部剧的点题之歌。或许你听到这首歌会感觉无比熟悉,因为韩寒《后会无期》电影的同名主题曲就改编自这首歌。
同样是开在路上的故事,同样是驶向世界边缘的桥段,似乎每个人都在抵达目的地之后又陷入了新一轮的迷茫。
我刚满18岁
或许你觉得故事的结尾是James被枪击了。但我觉得,这一枪杀死了住在James心里,那个原本只想谋杀女友的自己。
“我想我明白了人对于彼此的意义。”
当他意识到人对彼此的意义是互相守护之后,他选择用自己的方式守护他爱的人。
毫无疑问,这部剧是把少年故事拍给成年人看的。导演这么拍绝不是为了教唆未成年人犯罪。
只不过剧中每一次放肆夸张的情节都在为你现实生活里无处呐喊的墙壁,凿开一个坚硬的出口。
快乐的歌曲伴随悲伤的剧情,伤感的旋律搭配狂喜的画面是《The End Of The FxxxING World》里的用歌之道,把这个丧到爆的剧重新裹上了柔软的外壳。
无论你现在的生活有多操蛋,即使这个世界已经他妈的烂透了,当你听着柔软的音乐,紧紧抱着彼此的时候,或许能产生这样的错觉:
“嗯,人生是值得的。”
没人告诉你这就是成长,但你就是在毫不自知的情况下,长大了。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