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这个问题让让不少家长头痛不已。究其根源,问题可能出现家长身上。那么,如何增加孩子食欲?和孩子吃饭要注意哪些事项?
孩子不爱吃饭原因
1.零食吃太多:孩子嘴巴一直没有闲着,消化系统在持续工作中,可致肠胃功能紊乱。而且孩子偏爱高热量的甜食,比如巧克力、蛋糕等,会影响饱食中枢使其兴奋,孩子不饿也就没有进食意愿。
2.进食无规律:孩子三餐不定,每次吃饭时间也不一,扰乱肠胃消化规律,到了饭点也不想吃饭。
3.父母过分关注:过犹不及,此举使小朋友产生逆反心理,结果拒绝吃饭。对此,家长要放松心态。
4.饭菜不合胃口:口味不佳,或者菜式单一没有变化,孩子吃腻了。
5.进食环境差:吃饭分心影响小朋友脑部食物中枢的兴奋灶,比如孩子玩着吃,或是家长时不时逗引、呵斥。
6.生长发育放缓:发育速度减慢,饭量也会受影响。此情况一般发生在2周岁前后。
7.身体不适:身体不舒服,使胃口不佳。另外,若是保健补品服用过多,肠胃负担会加重,也可致孩子不爱吃饭。
8.缺锌影响味觉:倘若体内缺乏锌,味觉灵敏度因此而降低,也易致使小朋友食欲不振。可以观察小朋友舌苔情况,若是舌扁平,舌面长小疙瘩,或者有萎缩趋势,那么可认定为缺锌。
9.营养不均衡:喂食孩子吃了过多的肉类、蛋奶制品,使其肠胃受损,进而引起消化不良。
10.其它:运动量不够,身体代谢慢;熬夜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等。
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1.固定吃饭时间
使孩子形成饭点概念,一到时间全家人一起围在饭桌上吃饭。事先和孩子约定,告诉他必须吃完碗里的饭,若是吃不完饭后饿了也没有东西吃,时间久了小朋友会养成定时、定量用餐习惯。
2.做饭多花心思
爸妈要开动大脑,在营养均衡的条件下,巧妙搭配食材颜色、图案,让饭菜“秀色可餐”,这么做可以使小朋友胃口大开。
3.饭前不吃零食
2餐之间可以吃些零食,但不可过量,饭前更是不可以吃。特别是垃圾食物,能不吃就别给小朋友吃,家长要下狠心。若是孩子哭闹不止,爸妈可以陪他玩一会儿,以转移注意力让其暂时忘记饥饿。
4.选购可爱餐具
按照孩子的爱好,为他选择带有可爱卡通图案,并专属他的餐具。这么做可以勾起孩子用餐兴趣,若是带小朋友一起购买效果更好。
5.养成好习惯
吃饭要专心,为了预防或纠正玩着吃的坏习惯,提前结束游戏时间。饭前,请孩子帮忙摆碗筷、端菜,孩子会很乐意将玩具放下准备就餐。
6.不责骂孩子
孩子没胃口硬逼着他吃,这只会让他愈加反感吃饭,甚至留下心理阴影,对生长发育很不利。倘若小朋友确实吃不下,那么不妨晚点再吃。等到小朋友真的饿了,自然会乖乖吃饭,这么做有利于培养孩子对吃饭的兴趣和专注力。增加孩子食欲方法
1.给肠胃减负
能吃是福,但要有所节制,油炸食物、甜品、冷饮等要尽量少吃,保护消化酶正常分泌,保持良好食欲。在每日三餐前,要拒绝给孩子提供零食点心。若是孩子在2餐之间饿了,可以让他吃些新鲜水果,至于垃圾食品不要给。特别是开饭前,千万别给孩子吃零食充饥,防止影响他吃正餐的胃口。另外,家长要灵活变化,不要死守制定好的用餐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2.适当加粗粮
只吃精细食物,小朋友的肠胃会变得异常娇弱,不仅制约营养消化吸收,还影响咀嚼能力和牙齿的发育,致使牙齿变脆弱。日常适当添加粗粮益处多,助力宝宝健康。玉米、小米、黑米,以及豆类、坚果类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妈妈偶尔可以煲杂粮粥给孩子吃。
3.补充维生素、矿物质
新鲜的果蔬是良好的食物来源,比如胡萝卜、青椒、橙子、番茄等。另外,还有豆制品、鱼、肝脏、蛋类、稻米、小麦等食材。妈妈要注意饮食多样化,让饭菜漂亮、可口,这样也能让孩子有个好胃口。
4.注意补水
适时补水也很重要,待孩子察觉口渴找水喝已经迟了。需要注意的是,温热的白开水是最棒的饮品,乳饮料、碳酸饮料都不是好选择。
5.增加户外活动
切勿限制孩子进行户外活动,相反应积极鼓励。适当运动可以让孩子身心更有活力,胃口也会随之调动起来。和孩子吃饭注意事项
1.营造良好用餐环境
用餐环境与孩子的吃饭情况有密切联系,有必要为其营造一个能够集中精力的饭桌环境。倘若孩子吃饭时,大家吵吵闹闹、肆意聊天,小朋友注意力易被分散很难集中用餐。所以,家长应营造一个轻松、安静的饭桌环境,让他们可以专心吃饭。
2.爸妈要以身作则
其实,孩子用餐的恶习可能正是受家长影响,比如吃相不雅。家长如何做,孩子也会照着做。想要孩子吃相雅观,家长先别急着责骂孩子,而应看看自己是否做好,在最开始就要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用餐习惯乃至生活习惯。
3.不在吃饭时训斥孩子
这是不少家长常做的事情,但此做法不可取。若是爸妈选在饭桌上进行批评教育,会毁掉孩子原本轻松、愉悦心情,让他胃口大失,时间久了还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4.不追着孩子喂饭
想让孩子多吃点出发点没错,但如果追着孩子逼迫他们吃饭就不对了。饭桌不是战场,家长应放轻松,不妨放手让孩子多一点自由。尽可能为他们准备多样化的饮食,至于吃多少由孩子决定。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