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山不近水,关中平原上一个只有62户人的小村子——袁家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打卡地,先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截止2020年,袁家村吸纳就业3000多人,带动周边万余农民增收,年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近10亿,村民人均纯收入超10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乡村旅游第一村。
70年代艰苦创业 80年代工业兴村
袁家村地处陕西关中渭北,隶属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全村62户,286人,土地面积709亩。
20世纪70年代以前,袁家村是有名的穷村,“地无三尺平,砂石到处见”“耕地无牛,点灯没油,干活选不出头”,村民大都居住在破旧,低矮的土坯房里。
1970年,24岁的郭裕禄出任第36任队长,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上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挖坡填沟,平整土地,打井积肥,把503亩靠天吃饭的坡地、小块地变成了平展整齐、旱涝保收的水浇地,粮食亩产从1970年的160斤,逐年提高到1650斤,不仅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户户有余粮,一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改革开放后,在郭裕禄的带领下,村里先后建成了白灰窑、砖瓦窑、水泥预制厂等村办企业。1983年投资建成水泥厂,成为 80年代村上的支柱产业。1990年,村上先后投资460万元,建起了硅铁厂、印刷厂、海绵厂等一批企业,成立了汽车运输队和建筑队,办起了商业服务部。这一时期,袁家村审时度势,放弃了原有的土地集体管理的旧有模式,将土地承包到农户,大力发展果品产业,使村民的收入变成了“果业收入 工资收入 村集体分红”的新模式。
1992年后,村上加大投资规模,拓宽发展领域,使原有的村农工商总公司迅速发展成集建材、餐饮、旅游、运输、服务、房地产、影视为一体的大型集团公司,迅速融入了大西安经济圈,实现了从农业稳村向工业富村的成功转型。2000年该村人均年收入由1970年的29.6元增加到8600元,集体资本积累达到1.8亿元,成为闻名全国的“小康村”。
乡村旅游开新路 发展进入快车道
200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一直处在发展前沿的袁家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果业、养殖业效益下滑,国家关停小水泥厂,加之人才、市场等因素影响,村子发展进入低谷。对此,村两委会一班人经过艰难抉择,达成了共识:积极调整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2007年,礼泉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战略决策,袁家村积极响应,营造环境,快速行动。村上先后多次派干部外出考察,在媒体广发消息,20万元买来了“建设关中印象体验地”的“金点子”。
在新任领班人郭占武的带领下,袁家村通过支部引领,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等形式,集体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了占地110亩的康庄老街、唐宝宁寺及53户农家乐。村上成立了“农家乐”协会,先后派人赴四川成都、云南丽江,宝鸡岐山、凤县等地取经。
2009年,袁家村建成了小吃一条街,小吃经营户达66家。2011年,建成了酒吧文化一条街,已有经营户45家。关中古镇,把以吃为主的"农家乐”办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民俗、文物资源有机整合的关中印象体验地。
2012年,全村累计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实现产值4600万元,农家乐户均年收入30 万元。目前,袁家村各类门店、作坊接待户总数达187户,外来经商和务工人员达到2800人,外来务工人员年收入达3万元左右。
2015年,袁家村从量变向质变提升,从度假游到主题游,再到深度游。通过提升业态增加游客的参与和体验感。建设艺术长廊、个性化客栈、酒吧咖啡、创意工作室等,引导文创青年、时尚达人参与,逐步实现了“阳光下的袁家村”向“月光下的袁家村”转变。袁家村在省内外的知名度、美誉度显著提升,发展跃升到了一个新层次。
靠什么能支撑袁家村持续发展下去?此后,袁家村又实施“进城、出省”战略。“进城”就是在西安、宝鸡、咸阳等城市开设“袁家村城市体验店”,目前已开17家店,每一个店都是农民合作社的形式,有能力的农民袁家村就带出去,人出不去的把钱带出去。“出省”就是用袁家村总结的经验和思路,在其他省份打造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的“袁家村”,目前山西、青海、河南、江苏、海南都有袁家村的“联名款”项目。截止2020年,袁家村年接待游客超6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近10亿,村民人均纯收入超10万元。
全民参与股份共享 党支部发挥堡垒作用
通过袁家村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袁家村在发展之初,就明确了自主发展的路径。始终坚持村民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确保全体村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袁家村给旅游先搭建平台,吸引能人或手艺人先进入袁家村经营,扶持优势项目,再通过股份合作,实现全民参与,股份共享。所有合作社股份对全体村民和商户开放,相互持股,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格局。
袁家村通过旅游吸引游客,以旅游为突破口带动农产品的销售,通过“小作坊—加工厂—连锁企业”的形式,发展种养殖基地 订单农业,实现三产融合。推进产业从袁家村走向西安,走出陕西,迈向全国。
在袁家村的发展历程中,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是每一届党支部的共同任务。从改革开放初期,袁家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到如今大力发展民俗旅游产业,实现村域经济的大转型,发展的每一步无不凝聚着袁家村党支部一班人的智慧和心血。
“支部定出路,党员帮农户,最终实现共同富”是袁家村快速发展的“法宝”。每一次的经济转型,袁家村党支部一班人帮着群众想,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充分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华商报记者 杨宁 编辑 陶亚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