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隧道喷浆危险吗
2023-04-27 18:00  浏览:44

大家好,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下。在隧道中喷射混凝土有危险吗?很多人还不知道这一点。下面是详细的解释。现在让我们来看看!

长期从事隧道喷射混凝土工作的人应该改变什么观念?

长期从事隧道喷射混凝土工作的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安全,喷涂人员应戴防尘口罩、乳胶手套和眼镜,穿防护服。

2、注意手术时间不宜过长,手术后立即洗澡。

3、喷射过程中,如管道堵塞、停风停电等。·应立即关闭水门,把喷嘴放下,以防止水流入输送管。

4、隧道内喷射混凝土要加强通风措施。最好采用湿式喷涂技术,粉尘比干式喷涂少。

5.注意健康,每年至少体检一次肺部。

6、隧道工作时间不确定,容易产生紊乱,应注意多休息。

扩展数据:

隧道喷射混凝土的准备工作:

1、检查锚杆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清理喷射地点的矸石杂物,将喷浆机安装在顶板围岩稳定安全的地方,间距不小于0.5m,接好风管和水管。输送管应该是直的,没有急弯。接缝应紧密,无空气泄漏。禁止使用非抗静电塑料管作为输送管。

3、检查喷浆机是否完好,并送空负荷试运转,拧紧摩擦片,不漏风。

4.喷浆前必须对岩面进行高压风水冲洗,并在拱顶和巷道两帮安装喷浆厚度标志。

5、喷涂人员应穿戴齐全有效的劳保用品。

参考来源:百度百科-喷浆混凝土

隧道初期支护对喷射混凝土有什么要求?

(1)喷射混凝土不得采用干喷技术,应采用湿喷技术施工。喷射混凝土施工采用混凝土喷射机组,液体速凝剂采用环保型无碱速凝剂。湿喷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控制在80 ~ 120 mm.
(2)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并满足设计强度和喷射工艺的要求。
(3)隧道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初喷,硬岩区复喷作业距离工作面不得大于50m,软岩区初期支护应紧跟工作面。每个开挖面至少应有一台能正常工作的喷浆机,并在使用前经过检查和批准。还应配备备用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可立即投入使用,以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和及时性。

隧道拱和喷射混凝土是怎么回事?

为保证二次衬砌施工前抵抗围岩的压力,同时防止局部掉快和滑层现象,隧道一般需要初期支护。对于软弱围岩,尤其是IVb ~Vc围岩,需要在竖拱上挂网。竖拱根据隧道开挖尺寸用型钢或螺纹钢预弯并按一定长度切割成短节,一节称为一节。隧道开挖完成后,预制拱架将运至隧道进行组装。喷射混凝土是在竖拱上挂网后喷射混凝土,将拱与网、拱与拱连成一个整体。喷涂可分为干喷和湿喷!

隧道施工有干喷混凝土和湿喷混凝土。两者有什么区别?

隧道施工中喷射混凝土包括干喷和湿喷。它们之间的区别是:

干喷:首先将混凝土(砂石、水泥,包括粉状速凝剂)在现场搅拌均匀,然后装入干喷机,借助气动力(压缩空气体)将干混合料通过胶管送入喷嘴。喷嘴与水管连接,干混合物在喷嘴中与水混合,然后从喷嘴中喷出。通过喷射压力,混凝土将附着在岩石或其他材料的表面,并迅速凝固和硬化。

优点:设备相对小巧灵活。

缺点:喷射混凝土质量波动大(加水量人工控制),反弹率高(浪费),施工效率低,施工环境比较恶劣。干喷更适合小体积的项目。

湿喷:除不加速凝剂外,混凝土预先在搅拌站制备生产,然后用混凝土罐车运至施工现场,装入湿喷机,通过软管送入喷嘴。喷嘴与水管连接,可以导入液体促进剂。湿混凝土和速凝剂在喷嘴中混合,然后从喷嘴中喷出。

优点:喷射混凝土质量稳定,施工效率高,回弹率低。

缺点:设备投资比较大。湿喷更适合大批量工程。

3.8m×3.8m隧道喷射混凝土厚度为0.27 m,一米有多少立方米?

一般隧道都是从下往上拱
。要精确计算真的有点难
。大概计算如下
应该是侧面和顶部喷混凝土
体积=截面积×长度
≈ 3× 3.8× 0.27× 1。

隧道锚喷,干喷和湿喷有什么区别?

干喷:将喷好的浆料按配比无水搅拌,在喷枪口加水。但施工时,粉尘比较大,反弹量也比较大。但是施工机械简单易操作。技术含量低。【/br/】湿喷:喷涂的浆料按配合比混合,只能用专用湿喷机械进行施工。无尘,少反弹,节省材料。

隧道初喷整平怎么喷?

湿喷在喷射混凝土施工中较为常见。一般来说是分段分层进行,自下而上喷洒。喷嘴距离工作面1M以内,尽量保证垂直。喷的厚度是侧面6-10厘米,拱顶5-6厘米。这是标准做法。如果是操作人员,施工前要有技术交底。如果喷涂不均匀,一种可能是技术,或混凝土的比例,坍落度,或设备。

喷射混凝土车隧道的驾驶要求

注意隧道的高度和宽度,慢慢开。
喷浆车是一种大型施工设备。喷浆车在隧道内行驶时,要观察隧道的高度和宽度是否能通过,驶入隧道后要缓慢行驶,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混凝土喷浆车利用压缩空气体,将按一定水灰比混合的混凝土,通过输送管和喷浆机的喷嘴,高速喷射出来,在喷射面上形成混凝土支撑层,是喷射混凝土施工中的主要设备。

隧道喷射混凝土支护的回弹量是多少?

在隧道工程中,喷射混凝土的回弹一般为30%,损失较大。通过技术改进和加强管理,喷射混凝土的回弹可控制在20%左右。侧墙不大于15%,顶拱不大于25%。在压力喷枪喷射浇筑细石混凝土的施工方法中,初期支护喷射的回弹需要通过预埋监测仪器进行测量,如回弹仪等。

扩展数据:

喷射混凝土的干混方法

干拌法是将水泥、砂、石在干燥状态下均匀混合,用压缩空气体将它们和速凝剂送入喷嘴与压力水混合进行喷灌的方法。

这种方法必须由熟练人员操作,水灰比要小,石子要连续级配,粒径不能太大,水泥用量不能太小。一般可获得28 ~ 34 MPa的混凝土强度和良好的粘结力。但由于注射速度高,粉尘污染严重,反弹,使用受到限制。

喷射混凝土的湿拌法

它是将搅拌好的混凝土通过灌浆泵送到喷嘴,然后用压缩空气体喷射的方法。施工时应采用搅拌和喷射的方法,以减少稠度的变化。这种方法的喷射速度较低,由于水灰比的增加,混凝土的初强度也较低,但回弹情况有所改善,材料配比容易控制,工效比干拌法高。

隧道施工方法简介

1.洞口施工:1。边坡开挖:全站仪测量放线,挖掘机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底挖或重叠开挖,清除洞口上方山坡上可能坍塌的表土、灌木和危岩。岩石层边坡开挖需要爆破时,应以浅孔松动爆破为主。本地修复也可以手动完成。开挖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边坡和上坡。如有滑动或开裂,应适当减缓坡度。2.掌子面支护:刷坡完成后,及时用坡度板检查坡度。边坡检查合格后,及时设置系统锚,露出锚头,并挂金属膨胀网与锚头焊接成一体。挂网完成后,立即喷混凝土,反复喷至设计厚度。3.截水沟施工:在上坡坡口5米处开挖截水沟。截水沟开挖以机械开挖为主,人工修复。修补后应立即砌筑7.5#浆砌片石,并抹上砂浆。二、辅助施工:1。长管棚:拱架施工:施工放样、模板安装、钢筋绑扎、导管放样、127导管安装、混凝土浇筑。管棚施工:钢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108㎜,壁厚6㎜,节长3米,6米;n管间距:周向间距为50㎝;n倾角:仰角为1°(实际施工为2°),方向平行于线路中心线;n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n隧道同一纵断面内的接头数量不应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应至少错开1m。一种管棚施工方法:测量人员精确放线,标出洞口中心线和拱顶标高,预留核心土作为管棚施工的工作平台。挖掘进尺为2.5米。开挖完成后,人工在两侧对称开挖台阶宽1.5米、高2.0米的工作平台,作为拱架施工和管棚钻孔的平台。管棚应按设计位置施工,先钻穿孔钢管,灌浆后再钻非穿孔钢管。非穿孔管可用作检查管来检查灌浆质量。必须精确控制钻机的垂直轴线方向,以确保孔口的孔向正确,每钻完一个孔后,应顶起一根钢管。钻孔过程中,应经常使用测斜仪测量钢管钻孔的倾斜度,如果倾斜度超过设计要求,应及时纠正。钢管接头采用螺纹连接,螺纹长度为15㎝。为了错开钢管接头,奇数第一节用3m钢管,偶数第一节用6m钢管。之后每节用6m钢管。b管棚施工机械:N钻孔机械:配备XY-28-300电动钻机,钻孔顶入长管棚;n灌浆机械:BW-250/50灌浆泵2台;灌浆参数:采用n水泥-水玻璃浆液。水泥浆与硅酸钠的体积比为1∶0.5;水泥浆的水灰比为1:1;硅酸钠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初始灌浆压力为0.5 ~ 1.0 MPa最终压力为2.0MPA。前导小导管A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外径42㎜,壁厚3.5㎜。钢管前端呈尖锥形,尾部焊接¢6加劲箍,管壁四周钻8㎜灌浆孔,但尾部1米处无灌浆孔。超前小导管施工时,钢管平行于衬砌中心线,以10° ~ 30°的外插角打入拱部围岩。每排钢管完成后,立即用喷射混凝土封闭开挖面,然后进行灌浆。灌浆后,应架设钢拱架。初期支护完成后,每隔(2~3米,视纸面而定)再钻一排钢管,超前小导管搭接长度一般为1.0米。b灌浆参数:n水泥浆与水玻璃的体积比:1:0.5;水泥浆的水灰比为1:1;硅酸钠浓度35波美度;水玻璃模数2.4;n灌浆压力为0.5 ~ 1.0 MPa如有必要,在孔口处设置泥浆塞。3.超前锚:外推角度必须大于14度,灌浆饱满,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三。预埋件施工:预埋件按设计尺寸用木板做成设计形状,安装在二衬幻板台车上,位置准确(误差50CM),固定牢固,无晃动,管道必须中间用铁丝穿过。四、找平层施工模板安装要求,在找平层两侧预先标定好的位置安装模板。[侧模采用10#槽钢模板,顶面标高与相应里程的路面标高一致,允许偏差2mm,标高通过找平调整确定。模板应定期内外固定,以确保不移位。模板接缝应严密光滑,无脱缝、歪斜和不平,模板接缝和底部不得漏浆。混凝土浇筑前,底部混凝土表面必须清理干净。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后,直接落入安装模板的路槽内,由人工均匀修补。摊铺时,应考虑混凝土振捣后的沉降。虚高可以高10%,这样压实后的表面标高符合设计。

以上说明了隧道喷射混凝土的危险性了吗?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信息有误,请联系边肖进行更正。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