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后,很多新手妈妈会被宝宝的一些“奇怪的动作”搞得摸不着头脑,担心是不是宝宝哪里不舒服、发育有没有问题等。其实宝宝某些“奇怪的动作”不一定是不好的表现,反而宝宝是在用这些“举动”告诉你:妈妈,我很健康、我身体和大脑都发育得很好,别担心哦!
也许很多家长不知道,在宝宝刚出生的第一年里会逐步出现5种反射,每一种反射都标志着宝宝神经发育好的“信号”。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了解下新生儿出生后的5种正常发射,看完你就不会再为宝宝这些“奇怪的动作”焦虑了。
宝宝出生后会逐步出现5种反射:如果你家娃都有,发育这块就不用担心了婴儿在出生以后会时不时出现一些比较特殊的动作,大多数情况下,引发这些动作的原因是由于反射引起的,而且是一种比较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在4-6个月后会逐渐消失。这些反射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宝宝的神经系统发育水平,妈妈们无需过多焦虑。
第一种:惊跳反射
惊跳反射也被称之为“莫罗反射”,出现在0-2个月居多,具体表现为:突然地伸展四肢和手臂、背部伸展或弯曲、头向后仰、最后再把自己双拳紧握在胸前的情况。
虽然这个动作像是“受惊”了似的,但不一定宝宝真的“受惊”,有时候惊跳反射会把宝宝吓醒哭闹;有时候则不会,这是宝宝与生俱来的反射,不会对宝宝造成不良影响。
第二种:吸吮反射&觅食反射
吸吮反射就是:当家长用手指头或是奶嘴轻轻触碰宝宝的嘴唇时,他们不自觉地马上开始自主吸吮的现象,这就是“吸吮反射”,一般出生在0-4个月居多。
觅食反射:比较像吸吮反射,但是也有一点不同。家长用手轻轻触摸宝宝的脸颊时,他会不自觉地把脸偏向被触摸的那一侧,张开嘴巴准备吸吮。这个反射非常有利于宝宝准确地找到奶嘴,吃到奶。
Tip:宝宝的吸吮、觅食反射虽然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有“反射不代表宝宝饿”,家长要根据宝宝的需要和胃容量合理喂养。
第三种:踏步反射
踏步反射又被称之为“行走反射”,当家长用手扶着宝宝站立时,他们会抬起一条腿然后放下,再换上另外一条腿抬起、放下,感觉像在做踏步运动。这种反射在宝宝出生后几天就表现得比较明显。
Tip:有这种反射并不代表宝宝能够走路或是想走路了,这仅仅是身体的一种反射现象而已,家长千万不要过早让宝宝站立。
第四种:抓握反射
家长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就是如果你用一根手指头放在宝宝的手心里,他就会牢牢地抓住你的手指,这就是抓握反射,是一种宝宝无意识的行为哦。一般出生在0-4个月,等宝宝开始发展精细动作能力后,他们的握手反射就会开始具备意识。
第五种:防御反射
防御反射又被称为“强直性颈部反射”,当宝宝平躺在水平面上时,他会把头转向一侧,并伸长同侧的手脚,弯曲另一侧的手臂。看上去像是在做自我保护,所以这种情况被称之为“防御反射”,出现在0-7个月居多。
想要宝宝发育好智商高,家长要学会合理利用“反射”宝宝的反射不仅是宝宝发育好的信号,同样也是宝宝为了自我保护出现的生理现象。反射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比如惊跳反射就很容易让熟睡的宝宝吓醒等,那么我们家长也可以适当地利用这些反射来让自己育儿更轻松。
想要宝宝睡得好:家长可以想法子控制宝宝的“惊跳反射”
大概在宝宝出生2周以后,他们的睡眠就会开始变得磨人。昼夜不分、夜醒多、睡不安稳都是常有的事。如果你不喜欢宝宝经常被自己的惊跳反射“吓醒”,那么家长可以用裹襁褓、穿防惊跳睡袋的方式来减轻宝宝的反射,让他们睡得更久一点。
吸吮反射&觅食反射:家长防止过度喂养
一般来说0-3个月的宝宝,喂养模式都是按需喂养,即宝宝饿了就给他吃。但是很多家长喜欢把按需喂养变成“按哭喂养”或按“反射喂养”,宝宝哭了不一定代表饿了、宝宝有吸吮反射&觅食反射也不一定代表饿了。
家长需要根据宝宝吃奶间隔时间、哭声诉求综合判断。比如距离上一次喂奶有2个小时了、宝宝哭了(但是并没有拉尿也没有任何不适)、用手去探宝宝脸颊的时候有觅食反射,那么就可以考虑喂奶;相反,宝宝才吃不到半小时,一哭就喂则容易造成过度喂养。
抓握反射:趁此机会增加亲子感情
抓握反射可以促进宝宝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增强宝宝的安全感。如果你家宝宝夜醒多、没有安全感,家长可以在给宝宝裹襁褓的同时,把你的手指让他抓着睡觉。
这样可以全方位模拟宝宝在子宫内的场景(被妈妈的子宫包裹着,拿着肚子里的脐带),他们也会睡得更久,减轻育儿负担,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安抚方式。
CiCi妈寄语:关注CiCi妈妈说育儿,专注于育儿知识以及经验分享。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要给CiCi妈点个赞并分享给更多的人!有任何育儿疑问,都可以关注并私信我,看到都会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