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丨汴京米娘子
排版丨说书的李美人
《知否》全剧盛纮和长柏的官位,分别升了多少级?这几个颜色说明一切。
盛纮最初在扬州任职时,是地方通判,虽然上边有知州压着盛纮,
但盛纮那时的职责是监督知州的,地位很高。
通判是皇帝下派到地方的官员,属于六品。
所以盛纮在扬州时穿的是“深绿色”官服。
袁文纯拜托扬州官,帮忙寻找顾廷烨的时候,站在边缘的两位官员,
穿的也是绿色官服,但却是浅绿色,属于七品官服。
可以看出,“绿色”在官服中的地位属于中下等。算上绿色,
官服的颜色按等级分为“紫、绯、绿”三色。
到了唐朝,官服颜色与职位等级的划分,越来越完善。
盛纮初到京城做官,当的是“承直郎”。
虽然依然是六品,着 “深绿色”官服,
但京官的六品,和地方官的六品,差距还是很大的。
不久后,盛纮就成功换上了五品的“红色官服”。
在14集,盛纮被扣留宫中时,穿的就是“红袍”。
以盛纮的出身和资历,能做到五品京官,实属不易啊,
背后少不了盛纮自己的努力,和盛老太太的细心谋划。
原著中的盛纮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这辈子能混到个三品荣休,就算不错了,但长柏却能走的更远。”,
那长柏的如何走的更远的呢?
长柏四岁启蒙,不仅聪慧,还很刻苦,首次科考就中了一甲进士,
之后进了“礼部”任职。第一次宫变时,长柏和盛纮在宫中准备太子的册封礼,当时长柏穿的是深绿色官服,说明长柏是礼部的六品官员。
曼娘行刺顾二的事,闹得京城沸沸扬扬,顾廷烨被齐衡弹劾的时候,
长柏还没有出现在殿上。一直到顾廷烨被太后打,
长柏才升官,换上了红袍,和父亲盛纮站到一起。
王家进京,正是长柏随行巡盐之后,有争气的儿子,和出息的女婿,
加上盛纮本身的能力,盛纮很快就升到了四品,而且还是要职,
这可把康姨夫眼馋坏了!盛纮离他的“三品”终极目标,已经很近了,
相信不久后,就能脱下红袍,穿上紫袍啦!
悄悄说一句,纮郎还是谦虚了,原著里的盛纮,最后可是“二品荣休”哦!
长柏被委派巡查盐务前,时任太常寺少卿,
剧中没有对于“少卿”一职的具体描述,但历史上的“太常寺少卿”属于四品,这和“红色官服”也是符合的。长柏巡完盐务,
到后期替顾二鸣冤,也一直都是红袍。
长柏的晋升之路,可比盛纮快多了。
这么有出息的孩子,少见啊!
不然,王家也不能在长柏要“辞官”时,露出那么失望的表情,
估计当时没人会愿意牺牲长柏,来换康姨妈。即使是王老太太,也要细细衡量下。
原著中,长柏最后“四入内阁中书,三拜宰相”,
确实比盛纮走的更远,而且配享太庙。那配享太庙的好处都有啥呢?
《知否》王若弗的哥哥明明很菜,为何一出场就能穿最高等级的紫色官服呢?
王家之所以功名显赫,全都是因为出了一位配享太庙的老太师,
配享太庙意味着死后可以和皇室宗亲,乃至历朝皇帝,一起供奉。盛老太太也是因为王家的门生遍布天下,
盛纮的仕途很有帮助,才向王家提亲。这么厉害的家族,
为啥一直到后期才出现呢?
想当初,王老太师在世时,门庭兴盛,做官时还收到过七八件“万民伞”,
最后在任上去世。老太师很懂为官之道,却不明白如何教养子女,
膝下的三个孩子,只有最小的王若弗在叔叔家长大,
所以和王家的做派完全不一样,也因此成了混的最好的那一个。
因为“配享太庙”,所以王老太太有诰命在身,而王舅舅,纵然再才能不济,
外放了好多年,如今也靠着父亲的地位,成了身穿“紫色官服”的高官。
用盛纮的话说,假如王舅舅再努力刻苦些,王家早就在京城立足,
成为名门望族了,也不至于在老太师死后,就门庭冷落。
其实,这京城还不如不回,王家因为康姨妈的死,选择站到太后一派,
也因此王舅舅得了个流放的“好结局”。
看来子女的教育,和家族的兴盛真的息息相关啊!
齐衡第二次中榜后,凭借着小公爷的身份进了谏院。
初入朝堂时,齐衡身着绿袍,时任六品谏院“侍御史”。
齐衡是贵族圈里难得的有才之人。其他贵族子弟,
只想等着荫封,可齐衡却一心科考。
按理说以齐衡的才学,加上齐国公从中运作,在朝中的仕途,应该一帆风顺才对,
可齐衡却在六品和五品间,反复横跳。
齐衡进了谏院后,负责的第一件差事,就是清查“逆王案”。
齐衡也因查案,升官成了谏议大夫,穿上了“红袍”。
到侯府抓人时,可谓是威风凛凛啊。
好不容易升官没过几集,就以谏院的身份,请求新帝罢免“禹州”来的心腹。
虽然是被太后洗了脑,但齐衡不明是非,公然和新帝对着干的行为,实在不明智。
齐衡和王舅舅一样,都当了太后的出头鸟。
不同的是,齐衡比王舅舅善良正直,聪明一些,还有家里做靠山。
齐家才不至于和王家一样落败。
大结局时,齐衡领了皇命,去西南巡“茶税”,
想来回京复命之后,也能重新穿回“红色”官服吧!
《知否》的英国公家到底在贵族圈里算老几?
明兰第一次办宴席时,就因为沈家后宅的“妻妾之争”闹了好大的笑话。
张大娘子更是信了小秦氏的“鬼话”,以及外面的谣言,
认为顾二夫妇忤逆长辈,仗着权势在家里横行霸道。
顾廷烨和继母小秦氏不合是全京城都知道的事,
但是人人都害怕顾廷烨的权势,怕遭到报复,不敢明面上说出来。
可偏偏张氏却敢在人家大喜之日上,公然嘲讽明兰这位女主人,
张家成了京城唯一敢和顾廷烨叫板的门户。
当时的明兰,被小秦氏扣上了“坏儿媳”的名号。
因此城里的夫人们都不待见她。可在明兰和桂芬成了闺蜜后,明兰靠着英国公家的地位,
迅速摆脱了坏名声,一下子在贵妇圈站稳了脚跟。
还有“曲水流觞”宴席时,小秦氏、邕王妃、
以及平宁郡主这些京中顶尊贵的女眷,全都在席面上落座,
英国公夫人却不懈和她们一道用饭,在一旁听戏。
这些都足以说明英国公夫人的影响力,而夫人的地位,
同时也说明了英国公的地位。
英国公是元老级的旧臣,历经多朝,属于核心人物。
新帝即位后,张家成了必须要拉拢的对象。
桂芬难产当天,英国公照例在军中巡营,而且得到消息匆忙赶来时,还身着铠甲。
在得知女儿险些遇害后,二话不说就带着女儿回了娘家。
沈从兴是国舅,外人再瞧不上禹州等人的出身,也会卖国舅几分面子。
英国公估计也是唯一敢给沈从兴甩脸子的人吧!
从英国公和新帝的这段对话中,可以发现,张家不仅手握兵权,
家中的男丁还全都在军中任职。英国公是旧臣的威望所在,还是军中的定海神针。
第二次宫变时,为了营造边关告急的假象,还特地把英国公支走了。
同样第一次宫变时也是,荣妃想控制朝中武官,
请了一堆武将家眷到宫里,其中就有英国公夫人。
反观顾廷烨,虽然承袭了宁远侯的爵位,凭着顾偃开的名气,
在军中也能说上几句话,但和英国公比起来,还是差得远。
顾廷烨作为新贵,和根基深厚老臣,肯定没得比。
所以张家这样的身份,当然可以毫不畏惧顾二的权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