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佛经故事 、因果故事大全真实故事
2023-04-18 01:17  浏览:24

佛经经典故事精选,善恶因果皆由佛说

每一个宗教都是为了保佑自己还有家庭的安康,所以不应该对任何一个宗教有其他的歧视,那么想要了解佛经,就应该从佛教文化开始了解,很多佛经故事都能教人们很多人生道理,接下来几则 佛经故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佛陀流下三滴泪,震动三千大千世界:

有一次,佛坐在树下为无数人说法。其中有人证得须陀洹果,有人证得斯陀含果,有人证得阿那含果,有人证得阿罗汉果,这样的人不计其数。

此时,佛陀脸色无有光彩,像是特别忧愁的样子。阿难问佛是何缘故。佛陀说:就像是商人,持价值千万珍宝外出经商,路上遇到盗贼,被洗劫一空,***身体呆在路上,你说愁不愁?

阿难回答:很愁。

佛对阿难说:我从无量劫来,千辛万苦修持正法,欲救度一切众生成佛。但现在我成佛了,却没有起到真实作用,难道我能快乐得起来吗?

阿难问:不是很多人,已证得声闻圣果了吗?

佛陀说:如同一家人,生了十几个女儿,却没有儿子的话,就不能支撑门户。同样,我虽有阿罗汉无数,可他们都不是我的儿子,不能坐在树下顿悟成佛,不能把佛法传承下去。

说完,佛陀流下三滴眼泪,三千大千世界为之震动,数不清的天、龙、神、人等,都发起无上菩提心。

这时,佛陀的面容立即端正和悦,放出无数光明,照亮四方,欢喜地说道:我的教法后继有人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发菩提心的重要。没有被菩提心摄持的任何一个善根,纵然像阿罗汉那样,从三界轮回中得到了解脱,也不算是特别殊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

8岁小沙弥临死前在雨中做了一件事竟延长寿命直至80岁

从前有一个小国家,在城市附近有一片森林,森林里面有五位高僧在修道,其中一位比丘已经获得神通,能看到他人的寿命。

有一个小沙弥,年仅八岁,也在山里同修,大家各坐一方,参究佛理。

这位得到大神通的师父,已经预知沙弥只能再活七天,心想:如果这个小沙弥死在我这里,他父母一定会认为我没有照顾好,导致他们的孩子夭折,必然会产生怨恨心,我应该让他回家去。于是师父对沙弥说:你父母亲在家里非常想你,你今天就起程回家看看,第八天早晨再回来。

沙弥听了非常欢喜,向师父行了礼,马上动身回家。路上遇到大雨,沙弥眼看大水就要淹没路边的蚂蚁洞,无数蚂蚁即将遭遇灭顶之灾。沙弥心想:我现在已皈依佛门,是佛弟子,***要有慈悲心,第二要救护生命。想到这里,沙弥开始动手搬来泥土,堵住流水,并将积水排走,这样蚂蚁洞也就保全了。

沙弥回到家后,家里并没有什么事,所以第八天早晨他就动身回到了山里。

师父远远地看见小沙弥回来,觉得非常诧异,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想他七天内应该就去世了,现在还能回来,又是什么原因?该不是已经是鬼神的化身吧?为了察明真相,师父马上入定,这才获悉小沙弥因为拯救了无数蚂蚁的寿命,今生的寿命已经延长了许多。

沙弥回到师父跟前,顶礼后在一边坐下。

师父问他:你做了一件大功德,自己知不知道?

沙弥答道:我这七天一直待在家里,没做什么功德。

师父又说:你的寿命原本已经完了,但前几天因为你拯救了无数的蚂蚁,今生寿命已经延长八十多年。

佛经故事精选

在佛经里面有很多很有哲理的 故事 ,你看了一定有所收获。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佛经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佛经故事精选:不喝酒戒的由来

学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坚持善行,断除恶行;如此才能保持身心清净,成就信实诚正的品格。

佛陀在世时,曾于某年的‘结夏安居’结束后带着弟子们游化各地;他们到达某个人潮聚集的村落,村民见到佛陀都很恭敬。

当佛陀带着弟子们走出村外,正要朝向拔陀越村的方向走去时,这些敬重佛陀的民众关心地告诉佛陀说:‘那个拔陀越村去不得啊!因为村里有一所修道院,院里盘据着一条***,一靠近就会有生命危险,千万去不得啊!’佛陀微笑表示谢意,不过还是向修道院走去。

佛陀的随从弟子中有一位善来长老,他在皈依佛陀之前,曾是外道教徒,具有降伏***的神通本领。他自告奋勇要去修道院伏龙,佛陀默许。

于是,善来长老独自一人前往修道院,在院内某个角落,静静地打坐。没多久,***果真出现了,它口吐毒气要伤害善来长老,而善来长老则聚精会神地加以对抗,僵持一段时间后,***终于被降伏了。

佛陀及其他弟子随后也来到修道院,佛陀慈悲地为***开示佛法要义及皈依意旨,然后带领一行人回到村里。

村人看到佛陀和一大群人安然无恙地回来,都很高兴地欢呼,以为是佛陀的威德降伏了***。佛陀告诉村人是善来比丘降伏的,大家听了,都来到佛陀座前向佛陀敬礼,并向善来长老行礼,表达敬爱和感恩之意。

村民纷纷表示愿供养佛陀和善来长老,佛陀默然,善来长老也没回答,虽然如此,大家还是很用心地准备好要供养佛陀的斋食,另外也有许多村民请善来长老到他们家中受供,并且以‘无色酒’来供养他。

善来长老喝了很多酒,当他离开村人家里,摇摇晃晃地走到村口,突然醉倒在地。佛陀和比丘们受供后返回精舍途中,看到善来长老躺在地上,比丘们赶紧将他扶回精舍,然后把他扶到佛陀面前,让他躺在地上,头向着佛陀。

酒醉中的善来长老,翻来覆去,翻到后来变成脚朝向佛陀。当他醒来,发现自己的脚向着佛陀,感到很惭愧,马上起身顶礼佛陀。

佛陀问比丘们:‘以前的善来长老是不是很尊重佛?’大家回答:

‘是!’佛陀又问:‘现在他的脚朝向我,这样是否有恭敬心呢?’大家回答:‘已失去恭敬了。’佛陀再问:‘他降伏***时很勇猛,可是醉倒之后,有没有办法降伏一条蚯蚓呢?’弟子们回答:‘不可能。’

因此,佛陀强调:‘喝酒会让修行者的智慧和毅力消失,失去自持的力量,也会破坏庄严端正的形象。所以,大家绝对不能喝酒,要洁身自爱。’从此,比丘僧团中就有了不能饮酒的戒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唯有精神 清明 、严持戒律,才不会失去杜绝恶行的智慧和毅力。像善来比丘很勇敢,能降服***,但几杯酒下肚后就变得糊里糊涂,酒戒岂可不慎?

精进奋勇地行持戒律、遵守规范,努力行善、断恶,是人人的本分。如果能把持戒守规的本分做好,则一切的法都容易通达。大家要多用心啊!

佛经故事精选:小偷冒充和尚去寺庙欲偷盗

某座寺院有一只黄金锅,寺院就用这只锅,煮出各式各样的东西给行路的人吃。

有个男人想盗出那只锅,于是穿起袈裟,冒充和尚,混在僧众之间。当时,寺院内的一位高僧正在说他闻所未闻的佛法;正在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那小偷听罢,内心不***深深忏悔起来。

他想:“我因这寺院有黄金锅而起偷盗之意,才混进这里,却听见可贵稀有的佛法而幡然悔悟。如此说来,那只锅应是接引我向佛的可敬师父。”那男子有感于此,于是必恭必敬地向那只锅礼拜,而后向大众诉说事情原委,及现在自己信仰的心境。

“原来是这么一回事。不过你现在已悔改,所以你已是了不起的和尚了。既然引导你向佛的确实是那只锅,那么你礼拜它,是对的。今后就跟我们一起修行吧!”寺院的大和尚平静地对他这样说。

那男子从此以后,研究种种学问,努力修持,最终成了极优秀的和尚。而他仍一直礼拜那只黄金锅。

佛经故事精选:提婆达多在阿鼻地狱的时间有多长

提婆达多几次谋害佛祖,最后堕入阿鼻地狱。

阿难尊者说,正如佛祖所说,这都是提婆达多咎由自取,自己作恶,导致自己堕入地狱。我现在悲伤的是,提婆达多虽然不顾自己的名誉,不顾种族的荣誉,不为父母尊长争光,有辱整个释迦族,让整个释迦族蒙羞。不过呢,提婆达多堕入地狱,还是不太恰当啊。

阿难尊者说: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释迦族是转轮圣王的后裔,提婆达多是王族,不应该堕入地狱啊,提婆达多应当修行证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没想到却入了地狱啊。

阿难尊者说:提婆达多有大神通,能够去到三十三天上面,随意变化,这种人怎么还会入地狱呢?佛祖啊,不知道提婆达多在地狱里面要待多久呢?

佛祖说:这个人要在地狱待一劫。

阿难尊者又问:劫有两种,大劫,小劫,这个人要待一劫是什么劫呢?

佛祖说:这个人要在地狱里面待一个大劫,就是贤劫。然后才会命终,投胎做人。

阿难尊者说:要这么久啊!

阿难尊者那个时候没有证阿罗汉,担心他的亲哥哥,那也是人之常情。

当时,阿难尊者哭哭啼啼的,又问佛祖:提婆达多从阿鼻地狱出来,会生到哪里呢?

佛祖说:会生到四天王天。

阿难尊者又问:提婆达多在四天王天死后又去哪里呢?

佛祖说:又生到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

阿难尊者又问:然后呢?

佛祖说:提婆达多从地狱出狱之后,生到天上,在六十劫当中不堕三涂,都在天上和人间辗转投胎,最后做人,他会出家学道,证辟支佛,辟支佛的名字叫做南无。

这下阿难尊者开心了,又问佛祖:佛祖啊,提婆达多干了很多坏事,所以下了地狱。他有什么功德,导致出狱之后六十劫都不再受苦,还修成辟支佛,名字叫做南无?

辟支佛比罗汉还要高一点,也是觉,意思是缘觉或者独觉,不过这个觉跟佛祖的觉还是有差距。

有人也会想,提婆达多做了什么呢,出狱之后就去享福,还能证辟支佛?难道因为他是佛祖的亲戚吗?当然不是这样。

佛祖告诉阿难尊者:弹指之间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果你对三宝发了善心,那这个福报也是无法譬喻的啊。何况提婆达多博学多闻, 记忆力 超群。提婆达多因为宿世恶缘,所以对佛祖起杀心。又因为宿世的善缘,最终对佛祖起了喜悦之心。因为这个缘故,出狱之后,六十劫不堕三恶道。因为他最后临死前,起了和悦之心,口中说南无二字,所以以后证辟支佛的时候,名号就叫做南无。

阿难尊者听了之后,估计是心花怒放,上前礼佛说:感谢佛祖教诲啊。

当时,大目犍连尊者说:我准备去阿鼻地狱跑一趟,对提婆达多说这个好消息,让他高兴高兴。

佛祖说:不要心急,不要打妄想,为什么呢?因为那些穷凶极恶的众生,非常难以调伏,所以才堕入阿鼻地狱。而且阿鼻地狱的罪人不能听懂人间的言语。

以前说过瞿波离的故事,诽谤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连尊者,也是下了阿鼻地狱,大目犍连尊者好心去探望他,结果这位瞿波离毫不留情,反而骂大目犍连尊者。

所以佛祖提醒大目犍连尊者,你去的话,要注意 方法 方式才行呢。

当时,大目犍连尊者说:我现在知道64种语言,我可以用合适的语言,告诉提婆达多。

估计阿鼻地狱用的语言跟我们人间用的频率是不同的。人耳只能听到20~2万赫兹的声音。

佛祖说:那你去吧。

当时,阿难尊者听到之后,欢欣雀跃,非常高兴。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19个佛教经典故事全文有哪些

佛经用一些生活上的食物阐述了生活的哲理,诱导人们从善。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19个佛教经 典故 事全文吧,仅供大家参考。

19个佛教经典 故事 全文

01.母鹿断肠

许真君就是晋朝许逊,字敬之,汝南人。(今河南省汝南县)家住南昌,少年时代,喜武功,善 射箭 , 爱好 打猎。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只小鹿,鹿母痛怜爱子,奋不顾身,冲向小鹿,以舌舔伤痕,因箭深伤重,小鹿不救身死,鹿母惨痛徘徊悲鸣,也死在当场。真君见此情景,非常惊奇,当剖开母鹿腹部时,发现柔肠寸寸断裂,恻隐之心,油然而生,只好就地埋葬。原来母鹿因哀怜儿子惨死,悲伤过度,以至肠断。真君大生悔恨,感悟人畜虽然有别,爱子之心,天性相同,怨艾自己,竟然如此残酷,伤害了天地骨肉之情。于是折断弓箭,从此不现畋猎。后来荐举为孝廉,官旌阳县令,感晋室朝政紊乱,弃官司归隐,追随仙人吴猛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潜修,证了仙道。于是周游江湖以道术为民除害。太康初年飞升成仙。因常显灵迹济世,宋帝追封为神功妙济真君,也简称为许真君,或称许旌阳。

02.释迦牟尼佛割肉饲鹰

释迦牟尼佛过去世行菩萨道时,遇见一只饥瘦秃鹰,正急迫的追捕一只温驯善良的鸽子,鸽子惊慌恐怖,看到菩萨,苍惶投入怀中避难、秃鹰追捕不得,周旋不去,显露出凶恶的样子对菩萨说:“你为了要救鸽子的生命,难道就让我饥饿而死吗?”菩萨问鹰说:“你需要什么食物?”鹰回答:“我要吃肉。”菩萨一声不响,便割自己臂上的肉来抵偿。可是鹰要求与鸽子的肉重量相等。菩萨继续割自己身上的肌肉,但是越割反而越轻,直到身上的肉快要割尽,重量还不能相等于鸽子。便问菩萨道:“现在你该悔恨了吧?”菩萨回答说:“我无一念悔恨之意。”为了要使秃鹰相信,又继续的说:“如果我的话,真实不假,当令我身上肌肉,生长复原。”誓愿刚毕,身上肌肉果然当下恢复了原状。于是秃鹰感动佩服,立即回复了天帝身,在空中向菩萨至诚恭敬礼拜赞叹。原来这只秃鹰,是天帝变化来考验菩萨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的伟大 事迹 。

03.天台智者大师凿放生池

隋唐时高僧,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讳名智凯,隋炀帝尊称他为智者。大师曾发起佛教徒,乐捐钱财,购买浙江临海一带洼地六十多所,延长起来共有四百多里,开凿放生池,普劝世人戒杀放生,并奏请朝廷,下令立碑,***止 捕鱼 ,直至唐贞观年间,依然存在。自后,也有很多明君高僧倡导,唐肃宗乾元二年,下诏 天下 州县,各立放生池。宋真宗天喜元年也下诏天下广立放生池,杭州西湖,就是宋朝时设立的放生池,现在成了有名的胜地。到了明朝莲池大师,也在上方、长寿两处设立放生池,并以戒杀放生文流通天下。因此,自古以来景仰德风,发心慈济物命之仁人君子,真不可胜数。可惜世代久远,提倡者离世而去,时局变更,善法也败坏了,如今渔火,已如星布,夜半电鱼者,飘飞水面,平时又有 钓鱼 比赛等残害物命的活动,实在令人悲叹!

04.隋侯放蛇得珠

汉姬姓诸侯隋侯,有一次出使齐国,途中见一蛇,被困在热沙滩上打滚,头部受伤流血,隋侯怜悯,急忙以物 用药 敷治,然后用手杖挑入水边让它恢复体力后游去。后来隋侯从齐国回来,又道经此地时,见该蛇口衔一颗宝珠,等候赠送隋侯,以报救命之恩,隋侯心中明白,但是不敢接受。当晚,梦见脚踏一蛇,惊醒一看,却发现床头一对明月宝珠,直径一寸,纯白色,夜里发光,可以照耀全室,世称为隋侯宝珠。

05.大树仙人护栖怀鸟

古时有一仙人,在深山修道,时常静坐在一棵大树下。屏除杂念,修习禅定。是时,正值冬天,气候非常寒冷,时近黄昏,有一只饥寒小鸟飞来,就栖息在仙人怀中,希望获得一些温暖能延续它的生命,仙人惟恐惊动鸟儿,因此盘膝打座,身体不敢摇动,让鸟儿无忧无惧安处怀中,等到翌日小鸟飞往别处栖止,仙人才出定。慈悲爱护 动物 的心怀,竟然到了如此程度。

06.寿禅师赎鳞虫得度

宋朝永明大师,讳名延寿,莲宗第六代祖师。平生喜欢买物放生,吴越王钱文穆镇守杭州时,大师当余杭县的库吏,常挪用库钱买鱼虾等水族放生。因此犯了“监守自盗”的罪名,依法应处死刑。吴越王信仰佛教,深知他盗用库钱,全在放生。因此命执行刑罚官,在临刑时,注意观察他的言词容色,前来禀报。大师身临刑场,脸上毫无忧戚的表现,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师说:'我对库钱,毫无私自使用,全部买物放生,如今死了,直生西方极乐世界,岂不是一大乐事?“吴越王听了他的话,就赦免了他的罪。大师从此出家为僧,勤修禅定,礼佛拜忏,获得无碍辩才。大师涅槃后,抚州有某僧生病,神识入冥间,见阎罗王大殿左边,供一尊僧像,阎罗王时常出座恭敬礼拜。某僧感觉奇怪,主吏回答说:“阎罗王礼拜的是永明寿禅师,永明禅师在世时修持精进,如今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上品上生,阎罗王特别尊敬大师的德化,因而设供每日经常礼拜。”

07.孙真人救龙子传方

孙真人是 历史 上大名医孙思邈,唐朝京兆华原人,七岁就学,便能日诵千余字,弱冠善谈庄老及百家学说兼好释典。精于阴阳推步医药之学。后来隐居太白山修道家功夫,练气养神,专精探究医药,以济世活人为心。当他尚未成就仙道时,有一次外出遇见村童,捕捉一蛇,殴打戏弄,蛇身出血将死。孙真人怜悯蛇无辜遭受伤害,便向村童买回,用药敷治救活,然后放生于草泽中。经过月余,孙真人在静坐间,见一位青衣少年前来邀请,真人跟随,到了世人称羡的水晶宫,见头戴合帽,身穿绛衣的龙王出来迎接,延请上座并说:“小儿前日出游,被人所伤,幸遇道人拯救,不胜感激。”即召青衣小官出来,再三拜谢,并殷勤设宴款待,留住三天,临行拿出奇珍异宝赠送,以表谢意。真人坚持不受说道:“久闻龙宫甚多医病秘方,愿能传我,以救世人,远胜金玉。”龙王为感激救子之情,便赠送玉笈三十六方。命仆护送真人到家。经过屡次试验均有灵效,于是编入千金方中传世,从此医术更加精通,行医救人无算。后来证了仙品,活到一百二十岁,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早上起床,沐浴更衣,遗下形体,仙化而去。经过月余,形体颜貌不变,举尸入棺,轻如空衣,时人都惊奇赞叹!世称为孙真人。

08.沙弥救蚁得高寿

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已证道果,得六神通,知道随侍身边的小沙弥,再过七天,性命将尽。因此命沙弥回家探省母亲,并吩咐他说:“八天以后再回来”其目的就是要他命终在家中。小沙弥在家度过了八天,就回到师父的身边,比丘觉得很奇怪,于是入定观察究竟。原来沙弥在回家途中,看见蚂蚁穴被水浸入,千万蚂蚁被困水中,将要淹死,沙弥顿发一念慈心,随即脱下袈裟堵住水流,并以竹作桥救渡,万千蚂蚁因而得免溺死。由此功德,转短寿而成长寿。后来沙弥活到八十高寿,并证罗汉果,永离六道轮回之苦。

09.毛宝以放龟免溺

晋朝毛宝尚未成名时,有一次在途中遇见渔夫?带一只大白龟出售,毛宝心生怜悯,将它买来,放生江中。后来毛宝当大将军,镇守邾城。敌将石季龙率兵数万,大肆围攻,毛宝领兵对战大败,士卒六千人纷纷四散逃跑,部分投江,都被溺死,唯独毛宝披甲投江时,好象觉得堕在一块大石上,水中有物承托着他行走,因此免得溺死。等待到达对岸时,仔细一看,原来承托的,竟是从前所放生的那只大白龟。所谓因果报应如影随形,白龟报恩这就是当生的显报。

10.宋郊活蚁占大魁

宋朝宋郊宋祁兄弟两人,同在太学读书。有一次,遇见一位高僧,能观人相貌,预知吉凶祸福。特为他们兄弟俩相命说:“小宋今科将高中状元,大宋虽登科甲,但名位不高。”事后,有一次,宋郊到野外,偶见蚂蚁穴,被暴风 雨水 所浸,无数蚂蚁将被淹死,宋郊心生慈悯,编竹作桥,救渡了无数蚂蚁的生命。到了科试时,兄弟两人同时参加应考,考毕,尚未放榜,又遇见那位高僧,一见宋郊,大为惊奇地说:“先生相貌已改,必有大阴德,好象曾经救活数百万条生命。”宋郊回答说:“贫儒哪有如此能力?”僧说:“不然,凡是小动物,都有生命。”郊就将救蚂蚁的事实说出。僧说:“这就对了,先生之令弟当中状元,但是先生功名,将不在令弟之下!”放榜点呼名次时,宋郊果然选居***。当时章献太后认为小弟不可位居兄长之先,于是该祁为第十名,以郊为***名。这时两人才深信高僧的话,果然应验。

11.孔愉以救龟封侯

孔愉是晋朝山阳人,本是一名小官。有一次,经过余干亭,见一只龟被人所囚,孔愉心生慈悯,将龟买来放生于河中,龟浮游水面,屡次引颈回头,仰望孔愉,表示无限谢意,然后才没入水中不见了。后来孔愉因讨伐华轶有功,封为余干亭侯。当铸造侯爵官司印时,印上龟纽头部,往后回顾,铸印官司将它融毁,重新铸造,但是融铸了数次,仍旧模型正直,龟纽向后回顾,铸印官司大感奇怪,便将经过情形, 报告 孔愉。孔愉忽然想起从前放龟,龟屡次回头顾望,这才恍然明白,如今得以封侯,定是放龟功德的善报,于是保留这颗回顾侯印,佩带使用。

12.屈师纵鲤增寿

屈师在元屯地方,遇见淦翁捕捉一条赤色鲤鱼,鱼望见屈师,跳踯挣扎,似有求救之意,屈师心中不忍,便将它买来放入河中,让它优游而去。后来梦见龙王邀请他到龙宫中,对他说:“先生本来寿命已尽,因救龙子一命,增延福寿十二年。”屈师救鲤鱼时年四十八岁,后来寿达六十,子孙满堂,无疾善终。

13.舍巨鳖厨婢愈疾

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 决定 要释放这只大鳖,甘愿挨受鞭打,不忍心再宰杀了。”于是偷偷地将鳖放生于池中。主人回来索取鳖肉,厨婢禀告说:“刚才不留意,竟被它走失了。”主人非常愤怒,执起鞭子狠狠地毒打厨婢,直到气消才罢休,可怜厨婢,遍体鳞伤,始终忍痛不说。后来有一次,厨婢感染瘟疫,发高烧,病得奄奄一息,主人怕她死在屋里,把她抬到池中水阁里,等待命终。当晚,忽然有一动物从池中爬出,身上负有湿泥,在厨婢身上涂敷,使她顿觉凉爽,高烧因而解退,于是 疾病 痊愈,得以更生。主人惊奇她病得如此沉重,没有吃药,怎能好转,厨婢便将事实经过相告。主人不信,到了晚上,隐藏暗处偷看,果然是从前失踪的那只大鳖来救她。全家惊奇感叹,从此永远不吃鳖肉了。

14.鱼族送行

宋朝时,诸暨县令潘华,是虔诚佛教徒,修习普贤忏法,仰体上天好生之德,万物和乐之心,严***地方百姓,不可入江湖捕网鱼类,若有违犯***令者,一律加以罪刑。因此在潘县令在任期间,江湖水族,得以无惊无忧,自由自在,游乐生存于水中。后来潘县令奉旨,将入朝为官,夜梦江河中数万鱼类,哀号哭泣,说道:“长者要离开本地,我辈不免要遭受烹杀了,”说罢哭声直上天空。潘县令醒来深觉奇异,便作梦鱼记,叮嘱后来接任的县信,也能保护水族。当潘县令临行时,江湖水中,忽然发出一阵很大悲号的声音,好像失却了保障,如同丧失父母一般痛切,附近百姓皆亲耳听到,大家无不惊奇感叹。

15.救雀受衔环之报

汉朝杨宝,天性仁慈,年纪才九岁时,有一次在华阴山北,看见一只黄雀被鸱鴞追逐搏伤,坠落地上。又被许多蚂蚁困咬伤口,黄雀痛苦挣扎,杨宝深为怜悯,便把它救回,敷治创伤,小心畜养在竹箱里,又用黄花喂它,等到创伤痊愈,羽毛生长后,就放它飞去。当夜梦见黄衣童子,向杨宝再三拜谢说道:“我是西王母使者,在飞往蓬莱仙山途中,遭受伤害,承蒙拯救疗养恩德如今我要返回南海了。”说罢,便以白玉环四枚赠送杨宝。继续地说:“祝愿你子孙洁白,位登三公,就如同这玉环一样。”后来杨宝子孙,杨震、杨秉、杨赐、杨彪四代,果然都位列三公,清风亮节,贵显无比。

16.放狐脱陷井之灾

从前有一僧人,向来不务修行,却有投机取巧之能。听说 中药 黄精,能使人长生不老,为了试验是否灵效。便把黄精放在枯井里,然后引诱人陷入井中,再用磨盘盖住井口,被害人在井内急迫惶恐,无计可出时,忽然来了一只仙狐,靠着井,告诉陷井说:“请您不必忧虑,我教你方法脱出,我是通晓天道的仙狐,在坟墓里作穴居住,卧在穴下,目光注视穴中,时间久了,便能飞出,这就是仙经上所说的”神能飞形“的道理,您就一心注视磨盘上的孔洞,时久便能飞出。以前我曾经被猎人捕获,承蒙您慈悲赎命救我,因此特来报恩,望您不要忽视”。陷井人便照仙狐的方法,经过十多天,果然从井飞出,脱离灾难。僧人大喜,以为这是黄精的功效。

于是自己告别众人,带着黄精入井,吩咐人家,加盖磨盘,不料过了半个月,打开一看,僧人已经饿死在井内。真是可悲可叹!原来僧人不知前人脱离陷井灾难,乃是狐狸为报旧恩特来相救的,这不但说明了因果相报的事实,也正说明了不落实修持的后果。

17.蜈蚣听经

明朝穆宗隆庆四年,莲池大师行脚止宿一寺,见人擒捉数条蜈蚣,用竹弓系住头尾,大师怜悯买来放生,但多数已经半死了,只有一条全活,急速 逃生 而去。后来有一夜,大师正和一位朋友坐谈,壁上忽然出现一条蜈蚣,用木尺从旁边用力敲振,想驱逐它走,竟然不去。大师说:“难道以前所放生的就是你吗?你是为谢恩而来的吗?假若是的话,我当为你说法,愿你谛听:'一切有情,唯心所造。心地狠戾的,化作虎狼。心地恶毒的,化作蛇蝎。你若除去毒心,就可解脱这个形体。’说罢叫他走,却不用驱逐,就慢慢的从窗外走出去了,朋友在坐,不***同声叹为希有。

18.饷即瘗(yi)之

戒牛录上记载:宣城庚本淑的祖父辈,都遵守不吃牛肉,已经很久了。有一次,庚本淑生病,服用医师开的药方,用牛脑作引子。又曾经有人赠送牛肉,庚本淑自己虽然不吃,却给仆人吃,自以为这样就没有罪过。有一天,庚本淑梦见头戴冠帽,身穿赤色朝服的神,呵斥他说:“你是吃牛肉的人吗?身体竟如此腥臭难闻?”庚要淑回答说:“我并没有吃牛肉。”神既命随从官司吏检阅善恶簿,接着说:“你虽然未吃牛肉,但因病破了戒。面且送牛肉给仆人吃,由于这个罪过,应当夺减你的阳寿,姑念你尚有反悔之心,你若能劝百家不吃牛肉,就还回你的寿算。”庚本淑不敢回答,心想:“世人能信戒不吃牛肉的人很少,怎能劝导百家呢?至于平时若有人赠送牛肉应当怎办?”神知道他的心理,便微笑地说:“有人赠送牛肉把它理葬就行了。只恐劝导的心不坚定,何必忧虑推选不广呢?”庚本淑醒来就将梦中所见经过记载下来,流传劝化世人,戒吃牛肉。

19.十一世牛

因果实录上记载:河南省归德地方的医师尹某,好吃牛肉,每到病人家中诊病,请他吃饭时,若见桌上没有牛肉,便以为不够诚意,就会抱怨不吃而去。有一天突然死去,神识到了冥罕,遇见同里杀牛屠夫,跪在堂下,正接受阎罗王的审问。屠夫见医师尹某来到,便指着说:“他不吃,我不杀。”尹某跪在地上,对答说:“他不杀,我不吃”双方为了卸责,争辩不止。阎罗王听了,大怒说:“牛竭力劳苦,代人耕田,养活人命,你们不但不知感恩,竟然忍心杀它吃它。至于吃牛肉与杀害牛命,罪孽相等,你们知道多吃必然多杀,少吃便少杀,不吃便不杀,互相关连的道理吗”杀牛者心地残忍,手段毒辣,即刻罚入地狱受报。尹某在阳世好吃牛肉,而且曾经误用药物,杀死十一人,罚你十一世为牛,以偿十一条人命。”此段事迹,是湖北省孝感县杜嗣麟先生,神识入冥间所见。

猜你喜欢:

1. 成语典故故事精选3个

2. 带有励志的成语故事10则

3. 十个经典的成语故事

4. 成语故事100字

5. 成语故事典故4个

寻几个出自佛经的小故事

1、《六牙白象的故事》

卫国有一位长者,生了一个女儿。奇怪的是,她刚坠地,便讲了一通令人惊讶地话:“我做了不善的事,我做了不孝的事,我做了不知羞愧的事,我做了罪恶的事,我做了忘恩负义的事。”讲到这里,又突然默不出声,众人皆不知这些话的意思。

人们看到这女孩长得十分聪明贤慧,就取名为贤。这女孩渐渐长大后,不爱红装爱袈裟。常常以穿袈裟为乐,不久就出家做了比丘尼。她虽没有跟随佛祖,可她精勤修习,很快就修得了罗汉道。后来她懊悔当初没能跟随佛祖学法,就不远万里跑到佛的身边,向佛忏悔。

佛就说:“我早在以前就接受过你的忏悔。”佛身边的弟子感到奇怪,问傍:“这个比丘尼出家之后从未见过佛,为什么你已接受过她的忏侮?有何因缘?请讲给我们听听。”

佛即讲起了以前的故事:以前,有一头长了六支牙的白象,它有两个妻子,一个叫贤,一个叫善贤。

有一次,六牙白象在两位夫人的陪同下在森林中散步,它突然看到池里有一朵极为艳丽的莲花,就走上前去摘了下来。正当它想将莲花献给贤夫人的时候,善贤夫人一把夺了过去。贤夫人见了,心里十分不悦,她想:他爱善贤而不爱我。

当时,大象住的山中有一座佛塔,贤夫人常常采集鲜花去供养佛。她暗暗许愿:来世我降生于人间,一定不忘今世所受的委曲,一定要拔下它的象牙。随即便走上悬崖,纵身往下一跳,连尸骨都没有找到。

贤夫人跳下悬崖后升入了天国,然后又下凡降生在毗提醯王家做女儿。十多年时间,她就出落成一位美若天仙、亭亭玉立的少女。毗提醯王就将她许配给梵摩达王。

这女人不忘前世的恩怨,在洞房花烛之夜,她娇嗔地对梵摩达说:“你要用象牙为我做一张床,我才能活,否则,我是陪不了你多久就会死的。”梵摩达王即发布命令:国人凡是能搞到可以用以制床的象牙,将获得一百两黄金的奖赏。

消息传开,人们都想得到这份奖赏,可就是想不出猎获大象的办法。有一长年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猎手听到了这一消息,十分兴奋,高声喊道:“这下我可以发大财了。”原来他在深山老林里深知大象的习性,有捕猎大象的丰富经验。

几天后,只见这猎人身披袈裟,扛了一张巨弓,背了一袋浸过毒液的箭头,来到六牙白象经常出没的地方。善贤夫人远远看到有猎人来,就赶快跑到六牙白象那里报信。六牙白象问:“你看见那猎人穿得什么衣裳?”善贤夫人回答道:“那猎人穿了一套黑色的袈裟。”

六牙白象就安慰善贤夫人说:“你不要慌张,穿袈裟的和尚都是吃素行善的好人,他们从不杀生,所以绝对不会来伤害我们的。”

可出乎六牙白象意料之外的是,它的话音刚落,猎人的毒箭就射了过来。六牙白象还算敏捷,赶紧往旁边一闪,箭才没有射到自己身上。

善贤夫人见状,就气呼呼地说道:“我让你赶快躲避,可你说和尚都是积德行善的好人。现在你如何解释刚才发生的事呢?”

六牙白象回答说:“这不是他身穿袈裟的缘故,而是他心里有烦恼的缘故。因此,这不是做和尚的罪过,而是他心不静的罪过。”

善贤夫人不听六牙白象的这一解释,想冲上前去踩死那猎人。六牙白象立即上前阻止,并讲了许多道理,坚决不让善贤夫人去伤害猎人。善贤夫人只得作罢。此时白象的五百部众也赶了过来。

六牙白象心平气和地问猎人:“你需要什么东西?为什么要这么狠毒地来射杀我?”猎人哆哆嗦嗦地回答:“我不是一个贪心的人,原来是没有加害于你的心思的,可梵摩达王张榜征募你的长牙,我想这是个发财的好机会,所以就来射杀你了。”

六牙白象听完,顿时明白了什么。它认真地对猎人说:“既然你身负使命,就赶快来取我的长牙好了。”那猎人以为自己听错了白象的话。白象又说:“我请你快点拔出我的长牙,好回去向你的国王交差。”

猎人赶紧回答:“我怎么敢动手拔你的长牙呢?你是这样的慈悲,不但不治我的罪,反而还救了我的命。我如动手拔你的牙,那就是恩将仇报,我的手肯定会烂掉的。”

听了这话,六牙白象就走到一棵大树下,用自己的长鼻拼命将长牙拔出。随后又发誓将来要拔除众生的一切毒牙。猎人捧了六牙白象的长牙回到国都,立即将长牙献给了梵摩达王。梵摩达王见了,不由大喜过望,兴冲冲地就将象牙送到夫人那里。

可这夫人见了象牙,却突然产生了懊悔之意,暗暗想道:我今天为什么要去求这贤胜净戒的象牙呢?真是罪过。此后,她就大修功德,并许愿要修佛学法,建一番功德。不久,她就出家学道,得了阿罗汉道。

佛说到这里,就笑着对弟子们说:“那时的六牙白象就是我的前身,那个猎人就是提婆达多,那个贤夫人,就是今日来忏悔的比丘尼,那个善贤夫人就是耶输陀罗比丘尼。”众弟子听了,顿时恍然大悟。

2、《酒翁里的真相》

一对新婚夫妇,郎才女貌,相亲相爱,邻居们都非常羡慕。

不久却发生了一桩意外的事。这天,丈夫从外面办完事回到家中,为了消除疲劳,就对妻子说:“爱妻,今晚咱俩先喝点酒,你到酒瓮里取些酒来。”“好的,”妻子边应答边朝酒瓮走去。没想到她一打开酒瓮。

只见里面有个漂亮女子的身影,气得酒也不拿了,冲到丈夫面前责问:“你这个不知羞耻的男人,把我娶到你家,怎么酒瓮里还藏着女人?你说,这个野女人是哪里的?”妻子突如其来的大骂,令丈夫如坠雾中,他赶紧跑到后间去看个究竟。

一看,大吃一惊,酒瓮里明明晃动着一个美男子的身影。丈夫气不打一处出,边走边骂:“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还想倒打一耙,酒瓮里藏着的分明是个野男人!”顿时,一对恩爱夫妻吵得不可开交,拍桌子,砸板凳,谩骂声、抽泣声惊动了左邻右舍,门口挤满了围观的人。

有位邻居觉得十分奇怪,这对夫妻平时如胶似漆,今天怎么闹翻了,于是进屋想问个究竟。这位邻居听了他们各自的诉说后,很是奇怪,就跑去看酒瓮。嘿,里面确实藏着一个跟自己模样相似的男人。他一语不发,出了屋门,把自己的所见和疑惑告诉了那些急于探听的邻居。

恰巧有个比丘尼来化斋,夫妻俩只顾一个劲地争吵,根本没注意到。比丘尼径自进门相劝,问为何事这般吵闹。夫妻俩互相指责对方,女的说:“他偷野女人!”男的说:“她偷贼男子!”比丘尼越听越糊涂,围观者指点说:“他们家的酒瓮里装有人。”

比丘尼半信半疑前去察看,果然发现酒瓮里有个尼师,她转身就走,口里念着:“罪恶!罪恶!”

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行脚僧,听说有这等怪事,心头生出一团疑云,他也进屋走到酒瓮旁,低头一看,原来是人在酒中的倒映。他感叹人世间居然有这样愚昧的人!随后对众人说:“你们都跟我来!”只见行脚僧端起一块石头,砸碎了酒瓮,还如此这般解释了一番。

那对夫妻听了真是无地自容,悔恨不已。

3、《“双头鸟”的善与恶!》

从前在雪山下,住着一只鸟,这只鸟长着两个头,只有一副身躯;一个头叫“迦喽嗏”,另一个头叫“优波迦喽嗏”。这只两头鸟两个头轮流休息,若是有一个头入睡,另一个头必然醒来。

一次,迦喽嗏睡着了,优波迦喽嗏醒过来,这时一阵风过,把旁边一棵摩头迦果树的花吹到两头鸟的身边。

优波迦喽嗏想:“我现在虽然独自吃下这朵花,但吃到肚子里,我们两个头都可以免除饥渴,长精神增气力。”于是他没有叫醒迦喽嗏,独自把花吃了。

过了片刻,迦喽嗏醒过来,觉得肚子很饱,不由得打了个饱嗝,问优波迦喽嗏:“你从哪里找到这香甜、美妙的食物?吃了教我觉得浑身舒服、精神愉快,连发出的声音都是这样优美。”

优波迦喽嗏回答道:“你睡着时,一阵风把不远处摩头迦果树的花朵吹到我身边。我想虽然是我独自吃它,但我们两个都可以除饥解渴,增长精神气力,所以没有把你叫醒,就自己吃了它。”

迦喽嗏听到这番话,却十分不高兴,心想:“他吃到好东西,竟然不叫醒我,独自享受美味。以后我碰上好东西,也不愿告诉他。”过了一些日子,两头鸟在一个地方看见一朵毒花。迦喽嗏想:“好吧!让我把这朵花吃了,让我们两个一起死去吧!”

他就对优波迦嗏说:“你先睡吧!我来看守。”于是优波迦喽嗏就放心睡了过去。迦喽嗏见他已熟睡,就偷偷把毒花摘下,一口吞了下去。

过了片刻,优波迦喽嗏醒过来,感到浑身难受,打一个呃,觉得口气中都带着毒气,就问:“刚才我睡着时,你吃了什么不好的食物?我怎么浑身难受得要死?”迦喽嗏说:“你睡着时,我吃了那一朵毒花,我希望我们两个一起死。”

优波迦喽嗏听了这番话,实在大惑不解,问道:“你做事怎么这样鲁莽啊?怎么做出这样的事?”说完哀哀唱道:当时你睡眠,花落我身边。我吃美味花,你反把我怨。但愿从今后,不同傻瓜住。损人又害己,同住没好处。

4、《年少比丘因造恶口,五百世堕为狗身》

昔日,有一群商人带着一只狗到其他国家做生意,行至半途,商人停下来稍作歇息。狗儿趁着商人不留意时,便将放在一旁的肉给刁去吃了。商人发现后,生气地拿起棍棒将狗儿的腿打断,并将它丢弃在路旁。

此时,舍利弗尊者以天眼看见断了腿且饥饿不堪的狗儿,便着衣持钵入城乞食,然后以神通力飞至狗儿的身边,将乞得的食物拿给它吃。狗儿欢喜地用完食物,舍利弗尊者便为其开示说法。狗儿命终后,则投生至舍卫国的一户婆罗门家。

一天,这位婆罗门看见舍利弗尊者独自入城乞食,便上前询问:“尊者没有沙弥随行吗?”尊者回答:“我没有沙弥随行,听说您有一子,可否随我出家?”婆罗门说:“我有一幼儿,名叫均提,现在甚为幼稚,待其年纪稍长,再让他跟随尊者出家修行,是否更好?”

于是等到均提七岁的时候,婆罗门便带他到祇洹精舍出家修行。均提沙弥不断地勤修佛法,精进用功,最后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果。均提沙弥思惟今生能得遇圣者、悟道证果,必是过去的因缘,便以神通力观见自己过去世为一只饿狗,蒙舍利弗尊者慈悲救助。

今日方能为人并获圣果,于是均提沙弥发愿:“我蒙尊者之恩,得以脱离诸苦,今生应当终身随侍于尊者。”便终身求作沙弥而不受大戒。

当时,阿难尊者见此因缘,请示佛陀:“不知此人曾造何种恶行,受此狗身?又曾造何等善根,蒙尊者救助而得解脱?”佛陀告诉阿难:“迦叶佛时,有一群比丘聚集一处修行。当时僧团中有一年少比丘,音声清雅且善于梵呗,人皆乐听。

另一位年长比丘,音声浊钝,不善梵呗,但因功德具足,已得阿罗汉果。这名年少比丘自恃好声,便嘲笑老比丘的声音犹如狗吠。老比丘心知年少比丘种下恶果,便慈悲地对年少比丘说:我已得证阿罗汉果,功德悉备。

年少比丘自知罪行,心惊毛竖,惶怖自责,便赶紧向老比丘忏悔自己的罪过。”佛陀告诉大众:“当时的年少比丘就是今日的均提沙弥,由于恶言果报,五百世常受狗身;也因出家持戒清净的功德,得以见佛而后悟道证果。”

诸大比丘们闻佛所说,欢喜信受,顶戴奉行。由此可见,一切因果皆由心之造作。可是我们凡夫俗子只知重视追求眼前的结果,却不慎守因果的规则,如此即是因果颠倒。我们应该相信因果的规律,其规律是非常顺序的。

因为人的生命不仅是今世,而是经历了生生世世的流转,谁也无法知道自己在过去世流转的过程中曾做过什么样的业,所以今世行善、做好事,却不一定会带来今生的幸福与快乐。同样的,现在所造的恶业,亦不一定会马上报应遇到痛苦和不幸。

但这并不代表现在所造恶业的果报在将来不需要承受,只不过“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而已。

5、《一掬水的多寡》

在《法句譬喻经》里,记载着商人波利与海神之间,一段很有智能的对话:有一次,大商人波利与五百个商人一同入海寻宝,船行驶到海中央,忽然间海神从海底冒了出来,手捧着一掬水问波利说:你看是海水多呢?还是我手上的一掬水多呢?

波利从容地回答:当然是一掬水多啊!为什么呢?海水虽然多,不一定能挽救得到那些饥渴的人;一掬水虽然少,遇上了饥渴的人,却可以救护他一命。

海神听了波利的答话,不***欢喜赞叹,立刻解下身上所配戴的璎珞装饰,以及各种奇珍异宝送给他,并且护送商人们安全地返回国中。

从这一则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世间事物的价值,不一定从表相上的大小、多寡去衡量,有时候也要看它的作用为何。有些东西看起来虽然不起眼,却有很大的功用。

例如,小小的沙石可以建筑房舍,供人居住;小小的种子,可以生长蔬果,供人食用;短短的一句话,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让人由迷转悟;少少的施舍,可以助人燃眉之急,让人脱离困境。

甚至一个人的智慧开启了,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从一朵花中,就可以看见三千大千世界;从一片叶子中,也能看到如来清净法身。

佛教里有一种修行法门,叫做回向。像是给人一个面包的同时,如果你能在心中发愿,希望天下的人都能解除饥饿,那么,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布施,但是普天下之人也都可以获得这个功德了。所以,世间的功德,就看你发心的大小,发心有多大,就可以产生多大的力量。

佛经里的经典故事文言文版

1. 佛经里的故事

1.仁王割肉 无量劫前,有一个菩萨下到人间成为大国王,他慈悲喜舍,四心无量。

他大度宽宏,爱民如子,广施慈恩。以大德治国,行难行之行,舍难舍之舍,贤名远传惊动天庭。

那时的仞利天王见大国王的盛德之名传遍十方,本来心中很钦佩敬仰。但是听到天龙八部窃窃私议:“天帝尊位本来就是由人间的贤德修成,今有人王的戒善德行很高,又慈悲福厚,只怕有一日人王缘满后升迁到天庭,会取代如今的天帝。”

天帝听了心中恐慌,怕帝位被人王所夺,急找从臣毗首羯摩商议对策。天帝要毗首羯摩神变成一只避难鸽子,到大国王处佯装恐怖,求人王救命。

然后天帝自变成一只老鹰,追到大国王处索要鸽子,大国王肯定不会交出鸽子。然后天帝就逼大国王以自己身上的肉充当鸽肉,等量割下来与老鹰充饥。

再施法术让鸽肉重,人肉轻,大国王肉尽身痛,受不了时会生悔意,只要他的悔心一生,他的名声就不算***了。他也不可能成为天帝了。

毗首羯摩天神是天界建筑的高手,工巧***。下界每造庄严塔楼,必然先要设案向它乞灵。

而且它宅心仁厚。毗首羯摩天神劝天帝:“这个人王的愿力实在稀有,他决不会有夺位之心,我看就不必这样做了。”

天帝说:“真金不怕火炼。如果他真是希有圣德,我们这样一试,让他的贤德更胜。”

两人商议后,依计行事。当鹰追鸽于大国王跟前,表示要鸽肉来充饥。

大国王对鹰说:“鸽子逃命来求我保护,我既然已答应它,决不会失信于它。你要是饿了,我给别的食品与你吃,比此鸽子重百倍。”

鹰说:“我就喜欢吃鸽肉,你不能夺我所爱。”大国王劝鹰说:“对我来说,信义重于天地。

我不会将鸽子给你,你还是吃别的肉更好,这样两全其美。”鹰恃无忌惮地对大国王说:“假若你真的是慈悲仁惠,哀救众生,那就将你身上的肉等重割下来,代替鸽肉与我吃。”

大国王说:“很好!”然后自己取刀割股肉上秤比重。天帝暗施诡计,令鸽身重,人王的肉轻,使大国王割之不已。

王身上的肉割完还不及鸽重。大国王疼痛难忍,但心中慈悲不减,为了保鸽命,他对近臣说:“你快杀了我,以我的骨髓加上。

我奉佛戒重于生命。”人王又对鹰说:“你用邪术来侮辱我,就是想诱发我的烦恼,但是你的雕虫小技如同微风,怎能撼动我这大山?” 天帝这时灼见仁王的心,守道不移,慈惠难量。

钦佩之至,鹰鸽各自恢复天身,稽首于地,恭敬地问王:“你立下何种志愿,可以忍受酷刑到如此地步?” 大国王说:“我一无所求,只是悲悯众生,千秋长夜,不能听到使其觉悟之道,妄心作罪,多生受苦。我为他们的愚昧伤心,要以自己修成的正觉度化他们,方便同入寂光圣域。”

天帝听完后惊呆了,说:“我真是太愚昧,还以为你要夺我的天帝位呢。所以特来试你的心。

今天就请大王给我训斥。”大国王说:“我无训斥,只要你让我的身体恢复如初,我还要继续行大愿布施济众。”

一时天帝昭天医,传神药,遍体伤痕倏忽之间痊愈。天帝又稽首于地,然后绕王三匝,欢喜而去。

2.七步莲花 摩耶王后怀孕已满10月,一日率众宫女漫游兰毗尼花园。那时正是四月初旬,风和日丽,生机畅达。

花园里芳草萋萋,百花争妍,行树耸翠,莲蕖送香,充满吉祥喜庆的气氛。 游历花园一周后,摩耶王后在一棵无尤树的绿荫下休息。

她见这无尤树枝叶茂盛,柔软低垂,树上花果鲜丽,芬芳可爱,便举手攀摘花果,于是,王子就生了下来。 佛经上说,王子刚生下来就能说话,无人扶持即能行走。

他身上发出光明,目光注射四方,举足行了七步,每步地上都出现一朵莲花。一时间,香风四散,花雨缤纷,仙乐和奏,诸天神人齐声赞颂。

地上也自然涌出二泉,一冷一暖香冽清净。 净饭王得子后,喜悦非常,替他取名悉达多,就是说他生时即有许多奇异祥瑞的意思。

3. 姨母抚育 释迦牟尼诞生刚七天,他母亲摩 耶王后就因病去世了。净饭王悲从中来,悼痛不已,回顾年幼的王子,更是怆恻。

于是他把摩耶王后的妹妹摩诃波闍波提接进宫中,托付她抚养王子。 摩诃波闍波提贤淑仁慈,视王子悉达多为己出,十分钟爱。

净饭王又令三十二名宫女协助抚育,八女抱持,八女洗浴,八女喂乳,八女带领玩耍。后来摩诃波闍波提与净饭王结婚,抚养王子更为尽心。

童年时代的悉达多王子,聪明伶俐,无出其右。他得到了姨母的小心将护,寒暖得时,饮食得时,饮食有节,身体异常健康,发育也非常迅速,就如同尼拘陀树,得种肥沃之土,正与日俱长。

4.出游感苦 青年时期的悉达多王子,性喜清净。他对于宫庭中的声色喧嚣生活,甚感厌烦,常思出门游赏大自然景物。

一日,他乘坐七宝轮车,从东门出游,看见一老人,伛偻曲背,手扶竹杖,举步艰难,有如蚁行。悉达多王子顿时有感于人生老苦,心生尤郁。

又一日,他从南门出游,见一病人,面色痿黄,形容枯槁,气喘 *** ,痛苦万状。悉达多王子怜悯病人,心自尤怖。

又一日从西门出游,见一死者,直挺僵卧,淤血流溢,臭积难闻,一家老小,号哭送之。悉达多王子又有感于心,惶恐苦闷。

又一日,悉达多王子出北门游玩,看见一出家之人,圆顶缁袍,相貌不俗,精神朗澈,威仪有度。那出家人告。

2. 佛家十大经典故事

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经典一:一切皆为虚幻。 经典二:不可说。

经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经典四: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经典五: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经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经典七: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经典八: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经典九: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原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经典十: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3. 精典佛经里讲的故事

“释迦牟尼割肉喂鹰”,这个经典的故事,我相信每个版的佛经里都有提到。

另外,关于佛经的更多故事:

1,释迦牟尼百科词条:?wtp=tt

2,佛经百科词条:/view/194793

PS:词条很棒!里面都多多少少含盖了些佛经中的故事,如果楼主认为词条中的故事不够具体的话,那么具体故事楼主则可以从中提取些关键词,在网络里搜索。

4. 佛教经典故事

从前舍卫国中,有一豪贵梵志,财富无数,其人也很聪慧明达,只是堕入邪见,不相信善恶报应,说布施无益。舍利弗以慧眼观之,这个长者宿有大福,今得豪富,即往度之。舍利弗即以神足持钵到长者家,这时长者正坐着吃饭,看见舍利弗来了,顿发瞋心,既不请坐,也不叫他走,他只坐着吃,吃了洗手漱口,看见舍利弗还没走,竟把满嘴的漱口水吐在舍利弗的钵中,说道:“就以此布施给你罢”!

舍利弗一点怒意也没有,并说道: “使汝长夜受福无量”。即回去了。这样倒使长者怕起来,刚才我那么无礼,道人一点也不见怪。于是叫一人跟在舍利弗后看看,究竟怎么样?那知舍利弗直接回到精舍,把长者的漱口水和泥调和起来,铺在佛所经行的地方,并且向佛说道:“那个悭贪长者,今施一口水用泥调和铺在佛所经行处,唯愿世尊经行其上,使彼长者受福无量”。佛即为经行三昧。

长者所派遣伺探的人,把所见的情形告诉长者,并说道:“佛舍去国王不作,出家修道,托钵求食,非有所贪求,乃为的欲度众生啊”!长者听了这许多话,十分懊悔不应当以傲慢态度对待沙门。 随即率领全家大小来到佛前,求哀忏悔,说明自己愚痴,愿祈佛世尊宽恕重罪。佛是大慈大悲,随为授三皈依,说种种法,长者心开意解,即从佛法,得不退转。

5. 求 佛学经典故事大全

佛学经典故事大全 1、三生石上待君来,这是一个极其动人的故事,它写朋友的真情,写人的本性,写生命的精魂。

历经前世今生而不改变,读来令人动容。 2、白观音和黑观音,菩萨要的不是我们的供品,而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纯白无玷的观音,人人本具,只因被贪心之色染污。黑白观音的差别,就在我们肯不肯放下自私的一念。

3、慈悲的老喇嘛,佐钦寺伟大的上师敏珠南凯多杰以无碍的洞察力、众生平等的慈悲心而闻名。 4、阿那律巧度女,佛在祇树园时,有事命阿那律往侨萨罗国。

旅途势顿,暮色苍茫,郊野空旷,无有客店。忽见前程,灯光恍惚,晦暗之中,座落茅屋数间,属后修竹结屏,屋前柴扉半掩。

5、僧团讲求六和无诤,僧团是讲求六和无诤的团体,但由于摄受的对象普遍,难免会有一些比较顽劣的弟子,因此,有时候也会发生纷争。 6、公鸡与虫儿的故事,禅是不争论的世界,但禅也是一个规律有序的世界。

7、“柠孛树苗”的故事,在波罗奈城,人们纷纷传讲着“柠孛树苗”的故事。一天,菩萨转生的修行者进城乞求施舍。

他一路行走,不知不觉来到了王宫门口。国王看见将其请入皇宫居住。

8、一钵麻油的启示,在佛灭度一百年以后的南瞻部洲,曾有一位名叫优波鞠多,具足三明六通的大阿罗汉大导师。 9、忍辱是成功修行的要决,佛陀虽然知道,须菩提已离开了人我的执著,但大慈大悲佛陀,在一次般若会上,仍然苦口婆心地引出自己修行的事迹,加强须菩提行无相布施和无我度生的信心。

10、商人的四个老婆小敏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说:“某地有个富商共讨了四个老婆:***个老婆伶俐可爱,整天作陪,寸步不离;第二个老婆是抢来的,是个大美人;第三个老婆,沉溺于生活琐事,让他过着安定的生活;第四个老婆工作勤奋。

6. 佛教有那些经典故事

中国有十三亿人口的话,我认为应该就有十二亿五、六千万佛教信徒。

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增加了不少。

忽然有一天,佛主光临了圆音寺,看见这里香火甚旺,十分高兴。离开寺庙的时候,不轻易间地抬头,看见了横梁上的蛛蛛。佛主停下来,问这只蜘蛛:“你我相见总算是有缘,我来问你个问题,看你修炼了这一千多年来,有什么真知拙见。怎么样?”蜘蛛遇见佛主很是高兴,连忙答应了。佛主问到:“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了想,回答到:“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点了点头,离开了。

就这样又过了一千年的光景,蜘蛛依旧在圆音寺的横梁上修炼,它的佛性大增。一日,佛主又来到寺前,对蜘蛛说道:“你可还好,一千年前的那个问题,你可有什么更深的认识吗?”蜘蛛说:“我觉得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你再好好想想,我会再来找你的。”

又过了一千年,有一天,刮起了大风,风将一滴甘露吹到了蜘蛛网上。蜘蛛望着甘露,见它晶莹透亮,很漂亮,顿生喜爱之意。蜘蛛每天看着甘露很开心,它觉得这是三千年来最开心的几天。突然, 又刮起了一阵大风,将甘露吹走了。蜘蛛一下子觉得失去了什么,感到很寂寞和难过。这时佛主又来了,问蜘蛛:“蜘蛛这一千年,你可好好想过这个问题: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想到了甘露,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主说:“好,既然你有这样的认识,我让你到人间走一朝吧。”

就这样,蜘蛛投胎到了一个官宦家庭,成了一个富家***,父母为她取了个名字叫蛛儿。一晃,蛛儿到了十六岁了,已经成了个婀娜多姿的少女,长的十分漂亮,楚楚动人。

这一日,新科状元郎甘鹿中士,皇帝决定在后花园为他举行庆功宴席。来了许多妙龄少女,包括蛛儿,还有皇帝的小公主长风公主。状元郎在席间表演诗词歌赋,大献才艺,在场的少女无一不被他折倒。但蛛儿一点也不紧张和吃醋,因为她知道,这是佛主赐予她的姻缘。

过了些日子,说来很巧,蛛儿陪同母亲上香拜佛的时候,正好甘鹿也陪同母亲而来。上完香拜过佛,二位长者在一边说上了话。蛛儿和甘鹿便来到走廊上聊天,蛛儿很开心,终于可以和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但是甘鹿并没有表现出对她的喜爱。蛛儿对甘鹿说:“你难道不曾记得十六年前,圆音寺的蜘蛛网上的事情了吗?”甘鹿很诧异,说:“蛛儿姑娘,你漂亮,也很讨人喜欢,但你想象力未免丰富了一点吧。”说罢,和母亲离开了。

蛛儿回到家,心想,佛主既然安排了这场姻缘,为何不让他记得那件事,甘鹿为何对我没有一点的感觉?

几天后,皇帝下召,命新科状元甘鹿和长风公主完婚;蛛儿和太子芝草完婚。这一消息对蛛儿如同晴空霹雳,她怎么也想不同,佛主竟然这样对她。几日来,她不吃不喝,穷究急思,灵魂就将出壳,生命危在旦夕。太子芝草知道了,急忙赶来,扑倒在床边,对奄奄一息的蛛儿说道:“那日,在后花园众姑娘中,我对你一见钟情,我苦求父皇,他才答应。如果你死了,那么我也就不活了。”说着就拿起了宝剑准备自刎。

就在这时,佛主来了,他对快要出壳的蛛儿灵魂说:“蜘蛛,你可曾想过,甘露(甘鹿)是由谁带到你这里来的呢?是风(长风公主)带来的,最后也是风将它带走的。甘鹿是属于长风公主的,他对你不过是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太子芝草是当年圆音寺门前的一棵小草,他看了你三千年,爱慕了你三千年,但你却从没有低下头看过它。蜘蛛,我再来问你,世间什么才是最珍贵的?”蜘蛛听了这些真相之后,好象一下子大彻大悟了,她对佛主说:“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刚说完,佛主就离开了,蛛儿的灵魂也回位了,睁开眼睛,看到正要自刎的太子芝草,她马上打落宝剑,和太子深深的抱着……

故事结束了,你能领会蛛儿最后一刻的所说的话吗?“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

7. 求一个佛教故事原文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还有甚诀可以躲得?拾得云: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这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世人爱荣华,我却不待见,名利总成空,我心无足厌,堆金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子贡他能言,周公有神算,孔明大智谋,樊哙救主难,韩信功劳大,临死只一剑,古今多少人,哪个活几千?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鬓白,年年容颜变,日月穿梭织,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三寸气断了,那时哪个辨?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辨,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言,问着如哑汉,打着也不理,推着浑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儿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见,好个争名利,须把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君即回头,单把修行干,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断,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

8. 佛教十大经典故事有哪些

每一尊佛出世都有这么八种瑞相:1、舍兜率天 2、降王宫 3、弃位出家 4、苦行学道 5、降伏魔王波旬 6、成最正觉(即成佛)7、讲经说法,开导众生,使众生离苦得乐 8、示现灭度,入涅槃这是每一尊佛都有的故事,当然,包括下一尊弥勒佛。

而每个佛的故事都有差异,这里略举一例,非常好的例子,叫《七个儿子与一个拐杖的故事》。在佛陀的时代,佛陀曾经以一只拐杖让七个儿子、七个媳妇了解到什么是孝道。

一天佛陀出去托钵时,在路上碰到一位很年迈的婆罗门教徒,他的背已经驼了,拄著一根拐杖还捧著一个碗,走起路来很吃力。乞丐,要饭的,福薄到没法再薄了,除了死人就是他。

他弯著腰弓著背,拐杖向前撑一步,他才能走一步。佛陀看在眼里,怜悯在心,加紧脚步上前去扶著老人:老人家,你走路那么不方便,为什么还要出来托钵,还要出来讨饭,难道没有孩子照顾你吗?老人回答:有,我有七个儿子,但是都娶妻成家了,他们有妻子要照顾,有孩子要养育,所以无法容纳我,把我赶出来。

这是老人家回答佛陀的回话。我们通过这段话,我们看到问题在外,不在内,孩子娶妻生子了,无法容纳我,所以才把我给轰出来了。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老人家不知道这个道理,还是在埋怨他的儿子、埋怨他的媳妇,因为娶妻生子了,所以他们不养我,没有反弓自省,没有改正自己过错的认识。说著他抬头一看,认出是佛陀,赶紧跪下说:佛陀!您救救我,我到底用什么道理,才能感化教育我的儿子?你看还是要教育别人,还是要求佛陀帮助他,看来这个老人家是一点道理都不懂。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六祖惠能大师说的,他不知道向内求,只知道向外求,找原因。 佛陀很慈祥的说,道理要用心听,它翻译成普通话了,可能就是谛听。

他说道理要用心听,才能启发他的良心。老人说:那要启发我的儿子,教育他们就难了。

你看他还是认为要教育儿子,要启发别人。因为现在他们心中,只有自己的妻儿,没有多余的时间听道理。

你看还是想要教育别人,找别人的问题。佛陀说:只要你用心,仍然可以。

老人问:我要如何用心?佛说:你什么都不要想,只要记得将你手中的拐杖,用心拿好,走路时用心走稳。咱们说这是什么?止,止住妄念,止在哪里?止在拐杖上;完了,观。

你要用最虔诚的心,去感恩这根拐杖。其实佛陀很婉转的指出了他身上存在的问题,您之所以老人家今天福薄到这种程度,就是不会感恩,换句话说,感恩的人有福,感恩的人不会当乞丐。

你要用最虔诚的心,去感恩这根拐杖,因为它帮助你走路,这是***条,你要看到,你要知恩。第二件事,怎么观察这个拐杖,若有恶狗跑来,你可以用拐杖赶走它,第二个作用。

佛陀启发他,你手里这个拐棍,***帮你走路,第二有恶狗来,它可以把恶狗赶走,保护自己。涉水时可以用拐杖去探探深浅,以测安全,你看第三个作用。

过河的时候,可以用拐棍探探水的深浅,来保证安全。它助你走出一条平坦的路,不会踢到石头而跌倒,这一切你都要用心感恩它。

如果你的意念言语都很用心,就能感化你的儿子。怪不怪,迷信吗?我怎么感恩这根拐杖,我的儿子就能得到感化?不可思议. 这个故事为什么佛选了一个乞丐而讲出来?它说明一个道理,贫贱福薄到像乞丐这样的人,都有要感恩的东西,更何况我们今天在座的诸位。

乞丐,社会的***层,而且是老婆罗门,没有劳动能力,只能靠要饭度日,就这种人都有要感恩的对象。换句话说,你之所以今天福薄到这种程度当乞丐,就是因为你不会感恩。

佛不可能把福给你,也不可能把好的命运给你,只能把教育给你、把方法给你,你自己要照著修,福就来了,就能感化你的儿子。老人心想,这的确是真的,这个时候我还能靠谁?你看启迪智慧。

我只能依靠这根拐杖而已,这根拐杖给我的帮助***,我应该感恩。你看,找到感恩的对象了,明白感恩的道理了,从此老人拳拳服膺佛陀所说的话,听话、老实、真干!拳拳服膺,一丝不苟,坚决落实,不再抱怨儿子娶妻生子,没有心照顾我,所以把我轰出来了。

用那个时间,不干这个,不搞是非人我,不找他人的麻烦和责任,而一心一意的感恩,每一天都感念著拐杖的恩情。你要在今天咱们说不是傻子吗?原来是叫花子,今天变成疯子了,感念著拐杖的恩情。

有时他脱口而出,边走路边念叨:感恩!感恩拐杖帮助我走路,感恩拐杖让我探测水的深浅,感恩拐杖保护我的身体轰走恶狗。你看这三件事,做这样的观想,止住妄念,止住是非人我,止住埋怨儿子的这种怨气。

他不断不断的感恩,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心想口念均是感恩。 老人的七个儿子在平时的生活中,唯有妻子儿女是他们的***。

有一天他们听人说,城里有一位佛陀能够赐福给世人,若求佛赐福,人人都可得到***的福报。真的吗?真的,福自己求,命由我造,福自己求,佛不可能把福给你,他告诉你修福的方法而已。

我们看看这七个儿子是怎么转变的?这七个兄弟就相邀一起去求佛赐福,自私自利,到这个时候,想要福,谁不想要福,谁不想过好日子?人生一世福愈大愈好,所以就相邀,咱们一块去,找佛。

佛经故事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因果故事大全真实故事、佛经故事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