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的建设关键在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最重要的经验。如何将目前各类生态产业实践加以整合、定义,推动其向深、向外扩展,是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切实回应新质生产力命题的重要路径。
6月15日—16日,“生态文明与新质生产力”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生态产业论坛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来自各行业的管理者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了生态产业与新质生产力的内在关联性及如何参与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
绿色设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来自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的张琦分享了如何通过绿色设计方面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希望能够把培育新质生产力作为绿色设计的一个奋斗目标,推动绿色设计发展需要更多的力量,包括投资、政府政策对绿色设计的驱动都非常重要。”张琦说。
张琦认为,从传统设计的角度来看绿色设计,其实就是算法的变革。传统设计对产品进行关注和思考,而绿色设计就是算总账,环境账也好,投资账也罢,应该用绿色设计来推动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共同成长。
“比如地方氢能产业多领域融合发展,从发光电变成产品和服务的时候,带来的更多是规划能力的挑战,一个区域是否能根据资源禀赋作出合理科学的规划,进而做成新兴的可持续产业,这是绿色设计要关注的基础内容。”张琦说道。
近年来,张琦在绿色设计的标准、推动等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希望推动世界绿色设计之都建设,希望从城市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评定一个城市是否具有绿色设计发展的榜样性和典型性;针对企业推广绿叶标,绿色企业希望得到更多的认可和分享,让更多的人认识绿色产品,从而促进绿色消费和绿色投资;也一直在推动绿色设计国际贡献奖和绿色设计国际大奖,希望通过奖项的力量,带动绿色产品和绿色设计的出现和运用。
无人船引领水域绿色发展
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不断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它们到底创造了什么行业的价值?来自欧卡智舶的朱健楠聚焦如何用无人船来引领水域绿色、智能化发展新时代。从无人机到无人车都有很多现象级产品,占到地球面积70%的水域也大有可为。
“水域是一种资产,要变得更加干净,才能产生可持续的经济价值。我们针对河道、湖泊、码头、港口分别提供了从保洁、水质监测到真正水域管理的全套方案,让水域更绿色。” 朱健楠介绍。
“生产力本身就是核心技术,新质生产力如何落地?简单划分形成三个力,一是产品力、自动驾驶力、AIGC数据力。所有自动驾驶都会分为控制、感知、决策,就像我们走路用眼睛看周围,大脑来决策路径一样,但是水面和陆地不一样,水面有风浪,水面有倒影和反光,更多复杂的场景需要我们通过算法和硬件软件融合。” 朱健楠介绍,“希望结合新质生产力的技术,利用水面自动驾驶技术,依托我们对行业、环保和旅游的理解,打造全方位的无人船舶产品。先让水域变得干净,再让水域变得好玩,最后思考用新的技术和产品去融合商业,让整个可持续生态得到建立。” 朱健楠说道。
废弃塑料与艺术产生低碳“碰撞”
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都会生产超过300万吨的PET塑料瓶,每年废弃的PET塑料瓶总量高达15万吨。如今,随处能看到的废弃塑料瓶盖,也在一路向“绿”。
毕业于剑桥大学,主修循环经济的再造狂想社主理人赵畅将东方美学和西方循环经济理念结合起来,致力于制造可再生的低碳环保材料替代传统材料。
塑愈就是其中一种。“这是100%由废弃塑料瓶盖再生的低碳新材料,每平方米材料可以减碳17.42千克,减塑19千克,并可多次循环再造。”赵畅介绍。时下,这种新材料聚焦建筑室内装饰,被广泛应用至商铺或家居的各类室内装修场景,包括垂直墙面、水平台面、以及各种家具及艺术品等,且备受市场青睐。
除了提供板材,赵畅还为客户提供一些定向解决方案。比如把农夫山泉的饮料瓶回收制作后再回到零售店,做成室内家具、建材或者展示架,使用方式其实跟木板是一样的。
“使用的材料都是PE、PP、PS、ABS, 100%消费后采购来使用,不是工厂里面的一些边角料。饮料瓶相关的材料都符合FDA认证,对外就是讲可以舔的垃圾板材。” 赵畅介绍,“其实整体而言,真正的价值就是选择一些新材料的时候,是否可以兼顾减碳和美学两方面,希望把一些塑料垃圾变成更低碳更具美感的东西。”
以上就是生态产业如何构筑新质生产力?绿色设计、绿色产品值得关注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