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智慧海洋系统与工程 海眼系统项目组
2023-04-13 11:30  浏览:22

智慧海洋系统与工程 海眼系统项目组?【爱国情奋斗者】大海深处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智慧海洋系统与工程 海眼系统项目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智慧海洋系统与工程 海眼系统项目组 智慧海洋系统与工程 海眼系统项目组

【爱国情奋斗者】

大海深处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光明日报记者 俞海萍 光明日报通讯员 曾冰

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200余名项目组成员,平均年龄约30岁,水声报国是他们无悔的选择。

这是一个拼搏的团队,在1800多个日日夜夜,攻克数项世界级难题,实现多个国内创举,将汗水挥洒在祖国的碧海波涛中。

这是一个创新的团队,5年间,项目组共计突破关键技术约60项,攻克世界级难题6项,对外发布技术需求10项,推广应用至其他领域技术10项,创造了水声系统研制的中国速度。

这是一个红色的团队,项目成立之初就在现场成立临时党支部,项目攻坚阶段又成立党员突击队。党支部成立至今,开展现场党课、主题党日等活动40余次,25名科研骨干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5名同志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50余名党员成长为科研骨干。“红色引擎”作用显著。

他们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海眼”系统项目组,组建于西子湖畔,仅用5年时间就打造了被业界誉为“中国海眼”的国之重器。

“海眼”就像是海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可以洞察到海底的一切,用来探寻海底神秘的世界。“海眼”系统拥有良好稳定的声源,而声波是唯一可以在水下远距离传播的介质,用它可以“看清”海底世界。“就类似在大海中放风筝,利用这个大风筝进行发声,进行大范围的声波扫描,这个声波碰到水下比如山、鱼等物体,就会产生回波。”项目组打了个形象的比方。

“‘海眼’系统是规模空前、难度空前和进度空前的工程。”项目副总设计师马启明告诉记者。设备规模大,研制进度紧,约为正常研制周期的一半;技术储备弱,多项技术国内空白,无成功经验可借鉴。

好的声源对“海眼”系统研制成功至关重要。为此,时任研究室主任的夏铁坚带领20余名年轻科研人员在湖上试验场待了整整两个月,尝试各种设计方案。时值酷暑,甲板上的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中暑成为家常便饭。8个月里夙兴夜寐,一个规模庞大性能优越的声源终于研制成功。

与此同时,另一个难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收放装置研制。任凭风浪再大,其姿态必须保持稳定,并保证声源收放自如。该项装置集水声工程、机电工程与海洋工程技术于一体。筚路蓝缕,在几乎一张白纸的领域,顾海东研究员自主研发,联合国内优势力量,吸纳国内机械、液压、控制等领域的技术进行集智攻关,创新设计流程与方法,突破了核心关键技术,研制了原理样机。

“海眼”系统的“大脑”是项目研制的第三大难题。这也是整个项目“画龙点睛”之笔,决定了“海眼”系统的质量。马启明带队,带领50余名年轻人共同研究系统架构设计、分机设备技术要求。

进入实测阶段后,团队一年有200余天在海上度过。有一回海上实验期间,海况约为6级,试验船只摇摆达到40余度,几近倾覆,连焊接到舱壁上的床铺都掉落下来。晕船不可避免,大家经常是拿着塑料袋,边吐边工作。长时间待在船上缺失目标感,当双脚重新踏上地面时,又往往会出现“晕岸”的现象。2018年,在一次海洋试验中,试验船在特定的海域利用“海眼”系统几经周折,最终清楚地发现了预设目标,各项指标全部合格。“到了傍晚6点50分的时候,系统整个达标了,当下的感受就只有高兴。”马启明回忆。

5年来,项目组与时间赛跑,轻伤不下火线。在项目攻关的关键时期,项目总设计师周利生因过度劳累生病住院,项目方案选择两难时,他偷偷拔掉针头来到现场,与大家一同研讨,提出优选方案,最后拍板确定“有责任,我来担!”,为项目技术把舵,坚定了团队信心。

马启明也常常以单位为家,以工程为伴。“爸爸去哪儿了”成为女儿问她妈妈最多的一句话。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都不愿意成为短板,没能完成当天任务不肯回家,有时通宵达旦,直接在实验室的行军床上休息。

项目组深知家属的不易和坚守支持,项目办公室每年春节前坚持给家人寄上一封感谢信,既表达对项目组成员投身光荣伟大工程、舍小家为大家的敬佩之情,更感谢家属们的理解、包容和大力支持。

为了更加顺利推进“海眼”系统工程,项目组成立之初,第七一五研究所党委在外场实验地点成立临时党支部。临时党支部按照“抓党建从工作出发、抓工作从党建入手”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安全保密管理,将来自各单位、部门的党员凝聚在一面旗帜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目前,“海眼”项目的研制已接近尾声,但项目组成员坚守蓝色国土的故事仍在继续,操作“海眼”。海上作业具有很大的危险性,海况恶劣,还有诸多不确定因素:何时结束,重点是什么,如何进行都有待摸索。在这种情况下,22名党员积极发挥模范作用,争先恐后地报名,极大地提高了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西子湖胖,大海深处,“海眼”项目组的年轻人书写下奋斗的青春。谈及此,马启明说:“这不是一部‘苦情戏’,能够在水声事业中留下重重的一笔,是值得骄傲的事情,我们乐此不疲。”

《光明日报》(2019年05月13日03版)

,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