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资讯
海南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
2024-05-21 23:06  浏览:43

五月的海南,流光溢彩、姹紫嫣红。

在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东寨港),一眼望不到头的绿意从近岸向海里蔓延。大风起,这片绿迎头随着风的方向肆意奔腾。微风时,海水轻轻摇荡,红树林又安静地接受大海一遍遍地滋养,时不时用漂浮在水中的枝叶缠绵回应一番。

“东寨港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也是迄今为止我国红树林中连片面积最大、树种最多、林分保育最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自然保护区。”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林业工程师冯尔辉说。

东寨港保护区是海南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一个缩影。目前保护区内分布有红树林植物19科35种,占全国红树林植物种类的97%,已成为具有国际意义且保护价值极高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寨港之美,美在天生丽质,也离不开后天的养护。近年来,海南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大力推进生态修复。

“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是海南一大亮点”,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全国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工作中,海南率先开展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衔接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7600平方公里,其中海南省(本岛)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250平方公里,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7.4%; 海南省(本岛)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8350平方公里,占海南岛近岸海域总面积35.2%。

经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全球最濒危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正不断迎来生机,目前该物种从40年前的仅存两群不足10只增长到现在的6群37只,是长臂猿类群里唯一实现稳定并且增长的种群。

海南省持续推进濒危物种拯救工程,建设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遗传资源繁育基地,推动坡鹿、坡垒、白木香、降香黄檀、野生稻、野生兰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极小种群物种的迁地保护和种群恢复。目前坡垒种群已由2000年的900余株增长到目前的近3.2万株,坡垒种群得到有效恢复;海南坡鹿种群数量也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

与此同时,海南省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一体化修复,深入开展海岸线整治修复、河湖生态缓冲带生态修复、湿地修复、水土流失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工程项目, 改善重点区域野生动植物生境。全面推进退化生态系统整治修复,林地面积保持高位持续增长,目前海南岛森林覆盖率已达62.1%。

下一步,海南省将持续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并进一步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成效评估工作,为全省各部门、各市县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方向指引。

以上就是海南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喜欢。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