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板书
2023-04-12 00:49  浏览:25

《大道之行也》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大道之行也》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道之行也》教案 1

教学目的

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探究创新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板书文题)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参照课本178页。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心。闭:闭塞,这里作杜绝)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3、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4、教师具体指导朗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

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讨论解决。

4、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5、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

五、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

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用一个成语是

“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3、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理想的?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4、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六、探究性思维训练。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

七、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八、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根本特征: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

大道之行也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总括全文,折射现实

《大道之行也》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词语。

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学习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敢于冲破现实,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2、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当堂成诵

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本文与《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有无相似处?

2、这个社会理想能实现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即多读。

2、自学与点拨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复习《桃花源记》,它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社会?

生答: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人各尽所能参加劳动

很好。今天我们的新课《大道之行也》与此相似

二、朗读课文;了解文意

1、大家把课下注音标在文中后,教师请一学生试读课文,强调纠正字音

2、学生大声自读课文两到三遍,直到读熟

3、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翻译全文,教师提示重点词语

与ju通“举”,选拔矜guan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

男有分fen职业、职守货恶wu厌恶、憎恨

亲以……为亲;抚养闭杜绝

三、理清文章思路,背诵课文

1、文章可分三层。

***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概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层:“故……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三层:“是故……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学生一边齐读课文,一边思考层意。然后试着背诵。

3、多媒体播放原文,不带标点,让学生读出句逗

四、探究思考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相似的地方在哪里?

2、这个大同社会能实现吗?今天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五、小结

远古的人们描绘的美好社会到今天都没能实现,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这宏伟的蓝图终会成为现实。让我们为之而努力奋斗吧。

古人都有理想,我想: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每天进步一点点?考一个好成绩?好大学?在这里,我祝大家美梦成真

《大道之行也》的初二语文教案

感知课文

文章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一句总领全文,对“大同”社会作总的说明;随后,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三个方面依次展开;最后总结:在和平安定的“大同”社会里,黑暗现象将不再存在,暗含对现实生活中黑暗现象的厌恶

学法点拨

1、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2、抓住关键排偶句,领会“大同”社会的特征

3、查找一些历史资料,了解“大同”的社会理想对后世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的影响,认识这一理想的积极意义

4、结合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必然规律,正确理解孔子提出“大同”社会理想的含义及其在当时社会基础(奴隶社会)上不可能实现的局限性

自主学习——学习要点检索

1、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jǔ,通“举”,推选)

B、盗窃乱贼而不作(zéi,小偷)

C、男有分,女有归(fèn,职分,指职业、职守)

D、货恶其弃于地也(wù,憎恶)

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①选贤与能通,意思: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通,意思:

③可爱者甚蕃通,意思:

④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通,意思: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男有分,女有归分:归:()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恶:()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乱:作:()

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闭:大同:()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译文: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译文:

④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

5、填空:《大道之行也》一文选自《》《》是儒家经典之一“大道”是指

6、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中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

答: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研读

问题探究

一、鉴赏语言

1、说说文章第二句中的“人”“使”字的作用

答:

点拨

联系这两个词的语境作答,当然如果了解古文中常有的省略现象,或诗词赋中的领字更好。

二、理解句子

1、说说文中的排偶句式的作用

答:

点拨

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思考。

三、体会情感

1、课文所说的“大同”社会有哪些特征?你对这个“大同”社会怎样认识?

答:

点拨

扣住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四、综合评价

1、如何评价孔子的“大同”理想?

答:

点拨

先弄懂文章中思想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理解按照我们现在审美观点评审对于先贤思想的评价,始终应该坚持辩证的观点联系历史背景看。

品悟写法

一、本文语言生动优美,简洁明白,说理透彻,结构层次分明阅读课文完成下面填空

1、文章***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这样层次清楚,结构形式是()

2、语言生动优美,简洁明白如“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等,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是因为文章大多采用()

学考对接——知识迁移运用

(1)积累运用

1、请划掉加点字的错误注音

①选贤与能A、yǔB、jǔ

②矜、寡、孤、独A、guānB、jīn

③男有分A、fēnB、fèn

④货恶其弃于地A、èB、wù

2、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选贤与能()

②讲信修睦()()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

④不独子其子()

⑤矜、寡、孤、独()()()()

⑥废疾()

⑦男有分()

⑧女有归()

3、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④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4、按原文填空: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大道之行也》中,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与“夜不闭户”意思相同的句子是:

5、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

6、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答:

二、阅读探究

(一)课内精彩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习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答:

②男有分,女有归。

答: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答:

④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答:

2、找出排比句、对偶句,并指出其效果。

答:

3、①本语段可分为层,每一层的大意是。

②这几层的关系是:

4、总领全文的语句是,照应此句的是。

5、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

6、大同社会在当时能否变成现实?我们今天如何看待这一理想?

答:

(二)课外类文阅读

小国寡民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1)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2)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注释:

(1)什佰之器,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各样的器具什佰:指数目众多。

(2)结绳:在绳子上打结古代原始人没有文字,采用这种办法帮助记忆、传递消息。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使有什佰之器()

(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3)美其服()

(4)使人复结绳()

2、用现代汉语表述句子的意思

(1)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

答:

(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答:

3、就《小国寡民》一文,谈谈老子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子。

答:

4、试将此文与《大道之行也》相比较,看老子与儒家学者理想的社会有何异同。

答:

三、文采展示

1、孔子描绘了一个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陶渊明描绘了一个“世外桃源”,请按照大道之行也的结构与写作思路写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学校生活(150字左右)

自主学习——学习要点检索

参考答案

1、B(害人)

2、①“与”“举”推举

②“矜”“鳏”老而无妻的人

③“蕃”“番”多

④“说”“悦”愉悦、高兴

3、①分:职分归:女子出嫁

②恶:憎恶

③乱:造反作:兴起

④闭:用门闩插门大同:指理想社会

4、①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为天下人所共有,选举拥戴品质好能力强的人担任领导,讲究信实,培养和睦的气氛

②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够受到供养

③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④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5、礼记礼运;礼记;古代政治上的***理想。

6、课文从干部的选拔任用、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三个方面论述大同社会的特征。

合作探究——重点难点研读

问题探究

1、参考答案

这两个字是领字,“人”字领其后两句,理解时前后句都要加上这个字同理,“使”字领其后四句,理解它们时都要加上这个字

2、参考答案

内容上看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形式上看句式整齐,语气强烈,排山倒海而来,能增强表达的效果

3、参考答案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讲求诚信,崇尚和睦,社会和平安定,人人都收到关爱,人人都安居乐业,人们珍惜劳动成果,无子嗣之心,尽全力工作。

尽管这个理想不能实现,但两千多年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改革家向往的目标,如洪秀全,康有为等受其启发,它是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宝贵财富。

4、参考答案

孔子的“大同”理想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因素,这决不是倒退,而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崇高目标,两千多年来一直激励着仁人志士为之奋斗当然,这样的理想也是从维护阶级统治的根本出发的,有其局限性。

品悟写法

1、总分总

2、排偶句式,

学考对接——知识迁移运用

一、积累运用

1、①A②B③A④A

2、①通“举”,选拔②讲求;培养③以……为亲④以……为子⑤老而无妻的人,通“鳏”;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⑥残疾人⑦职分,指职业,职守⑧指女子出嫁

3、①政治上的***理想的实行,就是天下为大家所有。②因此人们不只以他的亲人为亲,不只以他的儿子为子。③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到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④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4、(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故外户而不闭。

5、《大道之行也》中构想的“大同”社会是《桃花源记》中“世外桃源”的根源,“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共享出来的《大道之行也》是对这种社会理想总体上的构思,文中既有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的说明,也有对“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叙述《桃花源记》则再现了”大同“社会的这种特征与生活风貌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因此可以说《大道之行也》是《桃花源记》的理论基础,《桃花源记》是《大道之行也》的艺术再现。

6、点拨: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

我也很希望生活在这个“大同社会”中,因为现在社会中人们都太自私了,比如说果皮纸屑在外面就随手乱扔,在家里会不会呢?我敢担保不会孔子在文中首先强调了“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我想,如果人们真的能做到“天下为公”,这个社会一定就是充满爱的世界了。

(一)课内精彩语段阅读

1、①所以人们不只是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不只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孩子。

②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③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也不会发生。

④所以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插门,这就是所说的理想社会。

2、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效果: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3、①一层:德才兼备的人管理大家的天下。二层:大家互相帮助,各得其所,不谋私利。三层:总结大同社会的景象。

②总—分—总

4、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5、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6、略

(三)课外类文阅读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即使(2)迁移(3)穿戴(4)再

2、(1)国家要小,人民要少即使有各种各样的器具,也不使用。

(2)邻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也互相听得见,可是人民直到老死,都互相不来不往。

3、在“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里,描绘了一幅理想社会的图景,他认为社会的发展,文化、科学、艺术的进步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主张回到远古无论是社会的上层还是一般百姓,大家都自食其力,各安其分;各司其职,彼此合作而不相争,上下同心而不离散,民心淳朴,社会稳定,五谷丰登,“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人人皆主权者,人人皆服从者这样的国家是很容易垂拱而治的老子强调静观、无事、无为,也是一种理想境界。

4、不同点:

老子:只要人们顺应自然,不去追求超出满足自然之外的欲望,弃绝满足这些欲望的工具和交往,最终消灭战争。

儒家: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没有私有制,人人为社会劳动而不是“为己”。

相同点:都是共建心目中的和平安定的理想世界。

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 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下面是我分享的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大道之行也》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能力目标

1.重视诵读,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德育目标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思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与《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教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教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思考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已选好的一张科幻VCD、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粗知文意

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学生大声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如有疑难,小组自行解答。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

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音j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指老而无妻的人。音guān)

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用作动词,以……为亲,以……为子,分别译为“奉养”“抚养”)?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用门闩插门)

是故谋闭而不兴(杜绝)

3.理清文章整体思路,具体指导朗读。

(1)提问:全文文字,共5句话,根据文意,可以分为几层?

学生明确:可分为三层:***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第三:“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是谓大同”是全文结论,要读得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3)教师范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其余学生循声低和。

(4)全班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三、讨论下列问题,形成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1.提问:“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选一位学生回答,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

学生齐读第1句,速背。

2.提问: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学生明确:课文第二层有三句话,大概是从三个方面吧。

教师点拨:这三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

学生齐读第二层,按照行文思路,尝试背诵。

3.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学生思考,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学生齐读第三层,尝试背诵。

4.多媒体显示板书设计,学生依据板书提示,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四、探究性思维训练

请学生 思考以下问题:

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要求人人发言。然后选小组长为本组代言人,阐述本组看法,全班交流。

这是三道开放性的题目。***题,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第二题要求学生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第三题重在激发学生进行大胆新奇的联想和想像,营造一种畅游理想未来的热烈气氛。

教师可以播放科幻VCD片,激发学生想像。

五、课堂小结

“大道之行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瑰丽的社会蓝图。在那里,人们生活着并快乐着。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二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心中永不磨灭的梦。就是这个梦,牵系着古圣先贤,牵系着时人,让我们齐心协力,为这个美好的梦的实现而加倍努力吧!

学生齐背课文。

六、课堂练习

多媒体显示(显示一题完成一题)

1.给下面这段文字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下面是一段不规范的译文,请学生读后评价,并说出简洁正确的译法。

大道推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的天下,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负责工作,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所以人不单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单以自己的儿子为儿子,让老人有人养老送终,让年轻人得到重用,让年幼的孩子能快快长大,让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的人和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让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人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所以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从外面把门扇合上而不用门闩插门,这就叫理想社会。

[注]正确译文,参考教参P207相关资料。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加粗的词。

①选贤与能 ②讲信修睦

③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④男有分,女有归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③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第三课时

●活动与探究

一、查找资料,搜集不同时代的人们对未来的不同畅想的内容,在班内组织一次以“畅想未来”为题的读书交流会。

二、写一段文字,描述你想像中的未来社会。或者以“我在公元3000年”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三、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昔者仲民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②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③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智,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④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⑤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为小康。”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大同”与“小康”的区别是什么?这里的“小康”与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小康”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①以前,孔子有次作为礼宾参加蜡祭。祭事结束后,他到城门观台上游览,不***感叹起来。

②大道实行的时代和夏、商、周几位英明人物在位的时代,我都没有赶上,但那时的情景古书上还记载了一些。

③君主世袭成为制度,修筑城郭沟池以加强防御。制定礼义来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用以端正君臣之分,加强父子感情,促进兄弟和睦,使夫妇关系和顺,用以设立各种制度,划分田地和住地的疆界,使勇力和智力得到尊重,使个人建立的功劳属于自己。

④他们用礼来显示正义,考验信实,指明错误,确立仁让典范,给人们指示永远遵循的原则。

⑤如果有人不遵循这样的原则,即使他有权有势,也要把他罢免,使人们都知道他是危害社会的人。

1. 略。

●板书设计

纲 领: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大道之行也 基本特征:人人受关爱,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谋闭不兴

结 论:大同社会

教学后记:学生基本能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且能背诵并全文,默写尚欠火候。

大道之行也教案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大道之行也教案板书、大道之行也教案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