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老是流行一种说法——“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喜剧的内核是不是悲剧,我们说不准,毕竟很多没心没肺的喜剧照样逗得观众前俯后仰,不过对于大多数喜剧演员来讲,说“喜剧是一种折磨而幸福的创作”是毫不为过的。
如今内地喜剧代表人物沈腾也曾直言:“喜剧是一种消耗。”
随便拉一位喜剧大师,卓别林、罗宾·威廉姆斯、罗温·爱金森、金·凯瑞等,都曾深受抑郁折磨,巴斯特·基顿、周星驰等,虽然不至于抑郁,但性格总是沉静内敛,与周身泛光的才华形象相比,相距甚远。
华语电影世界的优秀喜剧创作者向来也是凤毛麟角,当年的周星驰堪称时代奇迹,但如今,周星驰退居幕后,虽然他导演作品中的每个演员都有他的风格影子,但始终无法将他的风格淋漓尽致地传达出来,透出强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2012年的春晚之后,小品角色“郝建”红遍全国;其后数年的综艺和电影客串经验,让观众认识到了“郝建”背后的沈腾。
2015年,电影《夏洛特烦恼》呈黑马之势口碑票房大爆,沈腾与开心麻花团队真正爆红。在爆红之后,沈腾收到了很多电影邀约,用他一位电影局朋友的话说,当年递上来的电影剧本,拟定主演名单中最多的名字就是“沈腾”。
但沈腾一部都没接。
第二次主演电影,已经是近三年后的《西虹市首富》了。
爆红——推掉片约/沉潜——再爆发。这样的模式,对于一般以酬劳、名气为目的电影人来说基本是不可能的。而这样的职业轨迹,最近几年我们也只在导演郭帆、饺子等人身上看到过。
面对这样的选择,沈腾只是开玩笑地说道:“咱们得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能消费自己。”
“郝建”、“夏洛”、“王多鱼”等,沈腾主演的作品并不多,但明显能看出他是擅长演各种各样的小人物的。或许不少观众会质疑他一直在重复同类型风格的人物,不过对此,沈腾看得很开:“其实观众对周星驰厌倦了吗?也没有。卓别林的东西到现在还是经典,他并没有急于求变。”
对于一位喜剧演员来说,独特风格是他最大的魅力之一,有公众喜爱的风格,有敬业的态度,有认真的心,一个演员成一个喜剧时代也不是绝不可能的。
当然,做喜剧也不想很多人想得那样,一边笑着一边拍着,一部电影就这么玩出来了。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对于一位喜剧演员来说,喜剧反而是一种消耗。
沈腾拿自己举例,因为自己是喜剧(话剧)演员出身,对很多笑点已经产生了抗性,因为毕竟天天都在研究这个,很多笑点能感受到,但就是笑不出来,“那种感觉其实挺难受的”,与普通人相比,喜剧演员找快乐更难,产生忧伤情绪更多。更心酸的是,“我们有时笑得越开心,心里其实越慌张,越没有底,有时候笑得特别空洞,有时候是为了迎合。”
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导演王晶在一则节目中谈到的喜剧现状,王晶表示做一部接地气的喜剧也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他这些年才放弃了喜剧类型,而从演员层面来说,王晶更是强调:“演喜剧是比演任何戏都累十倍的活儿。”而放眼内地,“现在就只有沈腾比较好,但现在沈腾都开始不想演了。”
沈腾还想不想继续演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我们也知道了为什么王晶会这么猜测沈腾,因为做过几十年喜剧的他,知道喜剧从业者的不容易,也知道要以优秀喜剧演员为目标的演员会有多么大的压力,王晶的话语中,仿佛夹杂着不希望优秀喜剧人离去的遗憾和希望优秀喜剧人离去的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