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 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唐代男子常服
有幞头、圆领袍、銙带、乌皮靴等,
其中圆领袍最为常用,
逐步取代了朝服、公服的地位,
其款式涉及唐宋明三代,
几乎被当作官服的代称。
圆领袍,亦称团领袍、盘领袍,
是隋唐时期士庶、官宦男子,
在祭祀、典礼等礼仪场合之外的日常服装。
因为圆领袍在唐代属于常服,
所以各阶层都可穿着。
研究中国传统服饰的学者们一致认为,
这种袍服源自异域,
源头可能是西亚,
至少在南北朝时期,
已经在中国北方落脚扎根。
北朝后期的墓葬壁画中,
已经出现身着圆领袍的男子形象,
带着浓重的胡服色彩,
身窄袖窄,利于骑射。
隋朝建立后,承上启下,
将当时北方流行的圆领袍纳入官服体系,
后为唐代所继承。
圆领袍虽为胡服,
但在当时的民族融合背景下,
特别是对有北方血统的隋唐统治者来说,
以之为常服,是最合适且顺理成章的选择。
于是头裹幞头、身穿圆领窄袖袍衫,
就成了百官最常见的装束。
“圆领”,指一种不包裹脖子的领型,
在穿着者的领口右侧,
往往缀一颗纽扣,而不用系带。
如此形式显然是为了防止风沙从领口灌入。
另外,一旦天气转热,
解开肩头的纽扣,将一对领子外翻,
使形成敞开的“翻领”。
如此一来,就可以散热透汗了,
因此它也是中国服饰传统中唯一有翻领的衣式。
也是在圆领袍上,
为了骑马方便,
开创性地引入了可能是从波斯传来的“开衩”,
这些在秦汉服饰中从不曾有的元素,
从此逐渐变幻为中国传统服装上的闪光点。
这股潮流并未将女性排除在外,
《旧唐书》记载,开元初年,
妇女多“有着丈夫衣服靴衫”的情况,
她们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足登革靴,
矫健英武地跃马扬鞭,
参加打球、涉猎等活动,
时人谓之“女效男装”。
在唐代以前,
男女之间在服饰上有着不可逾越的界限,
“女效男装”被视为离经叛道,
为社会制度和礼仪规范所不容。
与受传统礼教束缚的农耕文化不同,
北方游牧民族放牧狩猎,逐水草而居,
女性服饰与男性几乎无异。
唐代社会环境开放革新,
人们审美追求新异,
唐代女性的社会生活也具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女性服饰也摆脱了传统礼教的束缚。
女子穿圆领袍,
于秀丽俏美之外,
别具一种英姿飒爽的气质,
可以说“女效男装”,
是性别、阶级、华夷之辨被平等化的一个象征。
女着男装逐渐传播并普及到民间,
当潮流如洪水般漫过,
后世命妇及后妃的礼服,
也主要由“圆领袍”构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