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济南品茶私人工作室名媛品茶工作室色泽明艳联系方式嫩滑多用茶
2024-03-10 15:37  浏览:36

济南不玩虚而不实的套路,182-81309-85781价目表就是折扣后的价格。透明消费简单无套路,希望绝交更多真诚高素质的朋友。专业技术。提前预约,优惠多多,惊喜不断。服务过程中让您达到身心灵的放松。高颜值技师零距离服务。各种类型水疗师现场海选。中国北方饮茶的发源地

  中国南方饮茶颇早,而北方饮茶的起源在唐代。在唐人封演《封氏闻见记》中的一段记载,颇为茶人所宗。清代陆廷灿《续茶经》亦以此为据。济南已故著名学者徐北文先生《山东茶文化》《齐鲁茶道笔谈》亦引用了这一记载。足见这一记述对于北方、对于济南茶文化影响之深远。

  我们且看《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中这段记载:

  (茶),南人好饮之,北方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赵贞信校注,中华书局2005年版)

  这是一个记载北方饮茶起源的著名故事。由此可知,唐代开元年间,济南(齐州)附近的灵岩寺,就是中国北方饮茶的发源地。

  这故事也载入了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如果翻译成白话,则说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2),灵岩寺来了一位禅宗大师叫做降魔师,他在灵岩寺大兴禅教,学禅不能睡觉,又不吃晚饭,只允许喝茶。人们为了提神不瞌睡,都把茶叶随身携带,到处煮着喝。这一风俗,逐渐从寺庙传到人间社会。

  济南是靠近灵岩寺最近的大城市,其近水楼台先得月,是肯定的。

  也可以说,济南是中国北方最早端起茶杯的城市。至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

  许多年以来,济南都是江北最大的茶叶市场之一。上世纪30年代,济南单是一个泉祥茶庄,每年茶叶的批发、零售量不下50余万斤,平均每天接近1400斤。

  济南茶叶消费量如此之大,主要是水好。济南有泉水,而且是家家泉水。

  孔孚先生有《济南人》,颇传神:

  去找济南人谈心吗?

  你可以去敲开每一家的小门。

  他们会给你煮一杯清茶,用碧绿碧绿的趵突泉水。


  元代赵原《陆羽烹茶图》(局部)

  济南古代种茶的证据

  因为水土与气候等缘故,古代的北方,茶叶种植是极其罕见的。

  济南有没有呢?

  大家知道,在济南南部山区的黄巢村,现今有一处百亩茶园——金玉茶园。由此可知,济南,特别是南山,是适合种茶的。

  济南古代又如何呢?

  据笔者所见文献记载,济南古代,人们便在这块山明水秀之地种植茶树,甚至可能拥有茶园了。

  济南明清时代最少有两个种茶之处。

  其一是趵突泉。

  明末清初济南名士叶承宗(明崇祯《历城县志》的编纂者),写有《趵突泉》诗,在描绘了趵突泉“奇澜激三峰,海上神山似”的奇姿,以及“冬泉沂水温,香味中泠美”的水质之后,他接下来写道:

  岂必溪畔茶(泉旁原有茶树),但饮波心水。

  在“岂必溪畔茶”后的注解为六个字“泉旁原有茶树”,这就是说,在明代,趵突泉旁边是有茶树的。想想也不奇怪,趵突泉如此上佳的泉水,加上自产的新鲜茶叶,那岂不是锦上添花。细思之,大约是趵突泉的道士或僧人所种,用来试茶的吧。

  无独有偶,二百年后的清代道光年间,寓居济南的诗人王鸿在其《历下怀古·趵突泉》诗里又说:“汲饮思茶树(旧有茶树),临溪和咏篇。”依然是在“汲饮思茶树”的小注里,确凿无疑地注明:“旧有茶树”四字。

  其二是千佛山种茶。

  清代乾隆年间济宁州贡生、诗人潘呈雅,写有《登千佛山(四首)》,第二首云:

  路转孤峰立,结庐绝市烟。

  采茶穿鸟道,煮药引龙泉。

  信美非吾土,重游定几年。

  石堂读书地,安得此山巅。

  (民国十八年济宁潘氏排印本《潘氏三君集》之《秣陵诗草一卷》)

  “采茶穿鸟道,煮药引龙泉”,就是说,在千佛山上穿越崎岖小路即可以采茶,然后便可以用千佛山最著名的山泉龙泉之水来泡茶或煮药。

  比潘呈雅更早些的清代康熙年间济南府泰安拔贡、诗人赵国治又有《趵突泉,次赵松雪韵》:

  世上炎蒸到此无,雪涛飞出水晶壶。

  奔腾恐有囚龙起,喷泄愁将大海枯。

  直欲洒空沛霖雨,莫教翻地作江湖。

  汲来且煮南山茗,清沁诗肠兴不孤。

  (清刻本《国朝山左诗续钞》卷四)

  且看诗的最后一联为“汲来且煮南山茗,清沁诗肠兴不孤”。

  南山,有二解,一,古时人们称千佛山。二,济南南部山区。南山茗,说明此时千佛山(或南部山区)的茶已经小有名气,甚至成为当时一个品牌。

  宋代,济南茶文化三事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从皇帝到一般士子,都有品茗鉴水之好。如宋徽宗,皇帝做得昏庸,但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和茶人。其所著《大观茶论》是一部内容丰富、造诣精深的茶论著作。欧阳修著有《大明水记》,而苏轼更是访名泉,品佳茗,“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此时的济南(齐州)自然也不例外,这其中有三事,至今为人称道。

  其一:曾巩:趵突泉润泽春茶

  趵突泉原是济南当地人对于此泉的称谓,其正式定名出自时任济南太守的曾巩。而第一首以趵突泉作为诗题写此泉的也是曾巩。在这首《趵突泉》诗里,他吟唱道:

  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

  又据曾巩《齐州二堂记》:“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蔬甲经冬常荣,故又谓之温泉。”此堪为“滋荣冬茹温常早”之注也。而“润泽春茶味更真”则尤能启发人的联想,用上佳的趵突泉水,配上新鲜馥郁的春茶,才能品出茶的真味道来呀!这是对趵突泉水味的赞美。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