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尖轨补强板厚度由10mm增加到12mm,长度相应加长,护轨与基本轨间隔铁 由单孔改为双孔,导曲线增设轨撑垫板,使道岔稳定性提高,维修量减少。
(五)发展整铸高锰钢辙叉,钢轨组合式辙叉采用短心轨爬坡式,辙叉趾、跟端设桥型垫板,翼轨采用堆焊加高,轨面与护轨轨头侧面进行淬火,耐磨性能增强。
1972~1974 年,针对“62”型道岔在使用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又进行了修改设计轨下基础
(1)道岔区轨下基础有木岔枕及预应力混凝土岔枕两种。木岔枕断面为260mm× 160mm,长度为2.6~4.8m;预应力混凝土岔枕断面为上宽 260mm,底宽300mm,高220mm,长度为2.7~4.8m,无挡肩,顶埋塑料套管,通过螺栓固定垫板。(2)在道岔可动部件转换牵引点及密贴检查器部位,采用钢岔枕,各种转换设备杆件均放置在钢岔枕内。
2.做好直股基本轨方向,拨好道岔位置。道岔上的轨距,单开道岔导曲线支距,均以直股基本轨为基准,因此维修道岔时应首先拨好道岔的直股基本轨方向。整治位于道岔群中间的道岔方向时,如果前后、左右串动的牵涉范围较大,应事先进行测量,布置好道岔群位置,再进行道岔的拨正。3.弯好曲基本轨曲折点,做好轨距加宽递减。转辙部分轨距变比多,递减距离短,要正确弯好曲基本轨曲折点,方能保证转辙部分的轨距和方向的正确。50kg/m、43kg/m钢轨的“57”型、“62”型和“75”型9号和12号单开道岔曲基本轨的弯折点均有三点。
4.加强捣固作业,除按照普通轨道对手工捣固的规定进行捣固外,还应根据道岔构造的特点进行适当加强。道床以较小规格道碴为宜。捣镐应采用较普通捣镐两侧各加长150mm的长脖镐。另外,应据岔枕间隔宽窄及各部分受力情况,适当调整与增加镐数,力求质量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