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工作原理
交换机工作于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交换机内部的CPU会在每个端口成功连接时,通过将MAC地址和端口对应,形成一张MAC表。在今后的通讯中,发往该MAC地址的数据包将仅送往其对应的端口,而不是所有的端口。因此,交换机可用于划分数据链路层广播,即冲突域;但它不能划分网络层广播,即广播域。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交换机会“学习”新的MAC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MAC地址表中。使用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IP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减少冲突域。
交换机数据传送的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任意节点收到数据传输指令后,即对于存储在内存里的地址表进行快速查找,从而对于MAC地址的网卡连接位置进行确认,然后再将数据传输到该节点上。如果在地址表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则进行传输;如果没有,交换机就会将该地址进行记录,以利于下次寻找和使用。交换机一般只需要将帧发送到相应的点,而无需如集线器发送到所有节点,从而节省了资源和时间,提高了数据传输的速率。
交换机数据交换方式
数据交换方式
交换机的数据交换方式分为直接交换和存储交换两种。
直接交换指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立即获取帧中的目的地址,并通过MAC地址表获取目的端口号,转发数据帧。此种数据交换方式快、延迟小,但又具有如下缺点:
①可靠性较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可能因碰撞而损坏,但直接交换方式不检查数据帧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直接转发数据,无法保证数据帧传输的可靠性。
②不同速率的端口无法直通。由于没有缓存,不能将具有不同速率的输入/输出端口直接接通。
③实现困难。当交换机的端口增加时,交换矩阵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存储转发是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数据交换方式,使用此种方式,交换机接收到数据帧后会将数据帧进行存储与校验,若校验结果表明数据无误,再取出目的MAC地址,通过映射表查找相应端口进行转发。
与直接交换相比,存储转发方式的延迟较大,但具有检错能力,且可支持不同速率的端口间的数据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