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7,河南省文物局突然飞到北京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兴奋的公布了一项重大考古发现——曹操墓找到了!消息一经发布,立即引起了轰动,消息迅速席卷整个华人世界。然而消息自发布之日起,关于这座陵墓,是不是曹操的墓的问题就一直争论不休!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看看这个墓,到底是不是曹操墓!
曹操策马图
我们先来看,证明此墓就是曹操墓的主要证据
第一 墓葬的年代:此墓葬为多墓室砖室大墓,和洛阳邙山上发掘的东汉大墓的墓砖相同,结合出土陶器、东汉五铢钱、画像石等多方面证据,专家们认定其为东汉晚期大墓。
曹魏高陵内部结构图
高陵整体结构透视图
第二,墓葬规模与其曹操的身份相符。此墓的墓道长近40米,上口宽近10米,最深处达15米。与洛阳发现的魏国大将军曹休墓规格很相似,所以应为王侯级或以上的墓。
第三,墓葬地面情况符合曹操的《终制》。”建安23年(公元218年)六月,曹操定下《终制》曰,因高为基,不封不树。“此墓葬所处位置海拔107-103米,比三公里之外的固岸北朝墓地海拔高出整整10米,符合其因高为基的要求。此次发掘墓室上面未见封土,更没有找到其立碑迹象。完全符合其《终制》上不封不树的要求。
高陵俯视图
第四,文献资料记载高陵的位置。”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23年,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的祠西原上为寿陵。”而现在高陵的位置正是三国志上记载的地点。
第五,附近出土文物的旁证。鲁潜墓志,墓志上记载的墓主人去世的年代距曹操去世时仅125年,到了唐代时魏武帝曹操高陵的陵园位置应该还是十分清楚的,因为史料记载,当年唐太宗经过这里时,还写文祭奠过曹操。那么和它相距100多年的鲁潜墓志所记载的资料应该是非常可靠的。
鲁潜墓志碑的拓片
注:鲁潜墓志十分诡异的准确记载了曹操墓的位置.
六、称谓相符: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18年,五月丙申,天子策命(曹)公为魏公。建安11年年夏四月,天子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他病死后,曹丕袭魏王位。因为曹操的封国为魏,故称魏武王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七、在发掘过程中出土的铭牌,其中刻有“魏武王”三个字的铭牌共有7块,以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最为完整,出土于墓的前室。但由于其断开为两节,所以分两次出土,一节距南壁1.40米,距西壁3.75米,另一节距西壁2.70米,南壁1.15米,距墓底0.50米,位置明确,是考古队员亲手发掘出来的,信息准确,是其身份认定的最直接证据!
最重要证据!考古人员亲自发掘出来的铭牌!
八、遗骨:共出土了三具遗骨,一具是60岁左右男性,另一具是50岁左右女性,还有一具是20岁左右女性。其中男性根据其头骨,确定其年龄为60岁左右,与曹操死时66岁,相符合。
墓中三具遗体的头骨图片
九、出土物与其遗令薄葬相符。此墓葬虽规模宏大,但是所出土的陶器都是素面陶,器型偏小,做工粗糙,符合曹植在书中所说的鸣器无饰,陶素是嘉的记载。其随葬的金器都是生前衣物上所用之物,并未有为其入葬而特制的金玉器,只有器圭和璧等礼器,均为石质,符合其在遗令中所规定的。
出土的陶俑
出土的陶罐等
出土的金纽扣,金弹簧
出土的玉器、玛瑙石
综上所述,通过对此墓葬的形制、规模、出土文物,结合鲁潜墓志和西门豹祠等的相互位置,以及历史文献有关魏武帝陵位置的记载,专家们初步认定,此墓的主人就是魏武帝曹操。
好,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些证据存在些什么问题?
第一点 (1) 有关50岁女性尸骨的问题,根据史料记载,卞太后是与曹操合葬在一起的,而她死的时候,是71岁,而墓中尸骨才50岁,这中间差了20年,这怎么解释?怎么证明这个女性是卞太后?有学者推测,这个50岁的女性,可能不是卞太后,是曹操的另一个被休了的夫人,丁夫人(曹昂的养母),她比曹操死的早,大概就是50多岁时死的,刚合适!但是请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卞太后,是曹丕的母亲,同时也是曹叡的祖母,她死于公元230年,这时候是她的孙子曹叡当皇帝,你想,他能不让自己的亲奶奶和他爷爷一起安葬,而让一个别的女人陪在爷爷身边吗?这不可能呀。因此,如果这个男性是曹操的遗骨,年龄大的女性就一定应该是卞太后才对。
(2)关于另一个20岁的女性头骨的问题,这位又应该是谁呢?这位女性在史料上并无记载。这又成了一个问题?哪位高人能帮忙解答一下?
出土的三件头骨
第二点,就是出土的“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这是最有力的证据,它是证明这个墓是不是曹操墓的关键!请大家仔细看一下。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
好,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铭牌有哪些可疑之处?
(1) 一般墓葬的铭牌都是只记载随葬品的名称、数量、就完了,而不会特别刻上墓主人的名字,这种刻上墓主名字的铭牌好像只在曹操墓才有。再则,就算真的要刻名字,那么曹丕会将“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这个几字刻在上面吗?我们先试想一个情节,假如小刘的父亲,生前是局长,大家都叫他刘局长;那么死了之后,小刘会在他父亲的陪葬物品上,写上” 这是刘局长用过的刀“吗?如果他要写,也应该写成:“这是家父用过的刀”才对呀! 他又不是外人,怎么能叫刘局长,同理,曹丕也不可能叫他父亲魏武王呀,要叫,也应该是叫 家父,或是父王才对!他要刻也应该是 《“家父/父王常所用挌虎大戟“》才对,大家可以仔细品,是不是这个道理。只有外人才可能叫刘局长的!哪有小刘儿子叫父亲刘局长的,除非是开玩笑的时候。下葬可是很庄严的事情,不可能这么写的。
(2) 另外一种可能性,据史料记载:曹操生前有将物品(含兵器)赐予其子及臣下的行为,在文献中也有把“常所用”、“常所执”、 “常所御”的物品赐予亲属与大臣的记载,比如《三国志》中记载孙权“以己常所用御帻缣盖赐”周泰,孙权又“以手中常所执宝刀赠”费褘。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个墓可能是曹操的大将或是亲戚的墓地。下葬的人把获赐的这类物品一起葬入墓中,以此来显示自己的荣耀,这也是很合理的事。
(3) 如果真是曹操的墓地,写曹操名字这件事,是很不合常理的。因为这样做,不是让盗墓贼很轻松就找到曹操墓了吗?曹操在遗嘱里可是说的:要薄葬,不要立坟,不要起封土堆的!(地上没有坟的话,时间久了,盗墓的人就知道这儿有墓了)他这样说的目的,不就是为了防盗吗?你把写了曹操名字的石牌放坟里,是什么意思?是告诉别人这就是曹操的墓吗?这一做法明显和曹操作为一个盗墓鼻祖的智商不匹配呀!这反而更能说明这可能是个假墓。目的就是为了让别人知道:“这就是曹操墓哈,你们已经找到了,就别再到处乱挖了。”这样他的真墓就不会再被人给盗了。
(4) 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等内容的铭牌,它们之间的字体各不相同,书法水平更是参差不齐,甚至有的铭牌还书写的十分潦草。这些可是魏王曹操的铭牌呀!按理,书写与刻字的都应该是专业书法家和高级工匠才对,都应该是要全国顶尖高手。可是就这些字的书写水平,能是书法家写出来的吗?请大家自己仔细看下面几张图片。反正我是十分怀疑的,(大家请注意,王羲之可也是魏晋时代的人哟)这明显就是民间农民工的水平嘛。
(5) 这些同时下葬的铭牌,字体的书写风格有7、8种之多,感觉就是很多人,在慌乱中写成,然后丢在墓中的一样。这是在开玩笑吗!这也太儿戏了吧,一点规矩都有没吗?给魏武王写碑,难道没有专人负责吗,随便找几个人乱画上去就行了吗?这哪儿像一个帝王的墓志写法!
下面五个铭牌就是曹操墓出土的
魏武王常所用大戟
记录随葬物品用的牌子
魏武王常所用....
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
书案一
请仔细看上面几幅图与下面这幅图在书法水平上的差别!
上面几幅图是曹操的碑,请记住一点,曹操的地位可是相当于帝王的! 下面这幅图只是一位晋代中郎将的夫人的碑。懂点书法的人都不难看出下面这幅图的书法水平明显要比上面的要好嘛。那么,这道理就有点讲不通了,给皇帝写碑的人的水平,比给一个中郎将的夫人写碑的人的水平,还要差!而且还差很多,这正常吗?
菅氏夫人墓碑 西晋 (公元291年的碑)
这是一位晋代中郎将的夫人的墓碑
第三 墓志铭的问题
(1)鲁潜墓志内容,与我们常见的墓志内容不同。我们常见的墓志,一般就是记载墓主人姓名、家世、生平事迹之类;而鲁潜墓志则很有意思,有将近一半的内容是在记载自己的墓与曹操高陵位置关系(这好像是一个坐标系应该有的功能,而不是墓志铭的功用吧)。一件埋于墓中的墓志,“别人又看不见,你又不是指路牌!你讲这些到底是为什么呢?你不是应该,先自报家门,然后讲讲你的光辉历史,这样到了阴间,人家才了解你嘛。你尽写一些和曹操墓地的位置关系,是想帮助盗墓贼吗?” 我在下面的图片中放了另外两个墓志铭的图片,大家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这个鲁潜墓志写的,的确有点莫名其妙。
(2) 我们再来看这块墓志的发现经过:大约在1998年初,西高穴村的农民徐玉超在为砖窑厂烧砖取土时,在该村西北五百米处发现了这块墓牌。在当年4月份就由安阳文物考古工作队征收了。请注意,发现墓牌的地方,并没有找到鲁潜的墓地!说明这块墓碑是从墓地丢盗出来之后,因为各种不知的原因,被埋在了浅层土中,最后因为偶然的原因,烧砖取土时,意外发现了。
(3) 由于鲁潜墓志与鲁潜墓是分离的,现在也不知道鲁潜墓地在何处。这就使鲁潜墓志的科学价值大打折扣,因而它所提供的具体位置也就自然不可靠了,以它作标尺自然更不可靠。试问,连鲁潜的墓地,本身的坐标都没确定的情况下,拿着一个从墓地盗出来的墓碑去确定另一个墓地的位置,这不是很可笑的事情吗?这个碑已经不在原来的墓地里了,又怎么能通过它来定位呢?这难道不是“刻舟求剑”吗?
下面两张图 一张是鲁潜墓碑,另一张是同时代菅氏夫人墓碑; 大家比较一下,两个墓志的书法水平、行文的文学水平,更能体会, 这个鲁潜墓志记录别人的墓地的方位的行为,简直莫名其妙。
鲁潜墓志 晋代(后赵公元345年)
菅氏夫人墓碑 西晋 (公元291年的碑
附:(1)鲁潜墓志原文:“赵【后赵】建武十一年大岁在乙已十一月、丁卯朔,故大仆卿、驸马都尉、勃海赵安县鲁潜年七十五(字世甫,以其年九月廿一日戊子卒),七日癸酉葬。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廿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堎西北角西行卌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师上党解建字子泰所安。墓入四丈,神道南向。“
(2) 菅氏夫人墓碑志原文:” 皇灵诞育,惟岳绦猜,猗与夫人,秉德淑清。聪朗内识,接物以诚,曰仁者寿,当享百龄。昊天不吊,大命中倾,卜兹宅窕,永即幽冥。遗孤号啕,姻族涕零,千秋万岁,何时复形。呜呼哀哉!“
下面这个是唐代的墓碑
唐代墓志铭
最后,说一下DNA检测的问题,
曹操墓的西门豹祠和鲁潜墓志等仍然存疑,因此学界有观点认为可以采用DNA鉴定来确认曹操墓真伪,但也有学者表示反对,尽管DNA鉴定在现代社会的医疗、刑侦等方面已广泛应用,但在DNA考古方面的应用还存在很多争议。
用DNA进行考古鉴定,主要有两种方法,
一 以男性的独有的Y染色体为特征的父系鉴定法:
在男性的Y染色体上有很多短串联重复序列(Y-STR)它们是存在于人类Y染色体非重组区(也称男性特异区)的短串联基因,这种序列的基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遗传标记,它只以单倍型的形式稳定地从父亲传到儿子,除突变外,起源于同一男性家系中的所有男性个体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是都是相同的,这些基因座的确认和比较是认定亲缘关系的最有力的证据。
Y染色体鉴定存在的困难
(1 ) DNA完整提取的可能性: 第一,提取DNA比较困难,主要原因是时间太长了,长时间存放的尸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行生物降解,出现变质、腐烂,甚至完全化为尘土。因此,要在降解了2000年的尸骨上提取到细胞核内的DNA的可能性是十分低的。第二 细胞核DNA是呈线状的长链条,本身就很容易断裂,再加上是经过长达两千年分解,就算提取到了DNA,也肯定是很多的片断,几乎不可能得到完整的DNA链条。而用一些零星的片段来做鉴定难度是很大的。
(2) 比对对象较难确定,比对原则是:首先要确定甲方才能鉴定乙方,反之亦然。现在是安阳墓中的头盖骨是未确定者,需要有确定的曹氏家族的比对者。现在的情况是曹操的儿子、父亲的遗骨找不到,而曹操的父亲又是不知道从哪儿被他爷爷抱回来的养子。所以他的家族关系也不是很清楚。(说明一下曹操的爷爷是个太监)。因此现在就没有很好的参照物来对比,确定曹操的身份也就变得比较困难了。
二 以线粒体DNA为特征的母系遗传鉴定法:
人类的线粒体DNA是存在于细胞核外的环状双链DNA分子,有16569个碱基对,这些碱基对的序列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分布于非编码区D环附近,如 HVl区和HV2区。通过对线粒体DNA的序列分析可以检测出这些差异,从而帮助进行亲缘鉴定和个体识别,主要是鉴定来自于同一母系的人群。目前普遍认为在没有突变的情况下,母系直系亲属间线粒体DNA序列完全一致。
线粒体鉴定存在的困难
(1) 曹操的母亲在史书中只记载了叫邹氏,其它什么也没写,因此现在要找到他母亲的墓地几乎是不可能的。
(2) 曹操在亳州有家族墓群,在曹氏家族墓群已发现50-60座,其中应该有母系家族成员,这就为线粒体DNA鉴定提供了条件。只要能确定这些女性中有曹操的母亲、外祖母或曾外祖母,或是其姨、姨祖母,就能反推出曹操的身份。但是,要确认曹操宗族墓群中的女性是谁,在曹氏家族中的身份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在古代中国的族谱中主要是记录男性,对女性记载很少。所以,要确定曹操的母系亲属可能也比较困难。
注意:男性(儿子)也能从母亲那里继承线粒体DNA,但无法将它遗传给后代。只能通过女性遗传。如果一个女性生下的全都是儿子,其线粒体DNA的遗传链将到此为止。因此只能从曹操的母系方面入手。
第三 无论是从父系的核DNA还是从母系的线粒体DNA进行对比研究,有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能否从安阳墓的头盖骨中提取出核DNA或线粒体DNA(据现在的外部资料显示,安阳墓方面,好像并没有向外界提供遗骨的DNA),以及能否确认安徽亳州曹操宗族墓群中遗骸的真实身份并提取出核DNA和线粒体DNA,从而将这两者进行比对!
曹操像
因此,曹操墓,问题还是很多的,而这些问题,专业人士也没有给出权威而让人信服的解答!说实话,我也希望它真的是曹操墓,但是看着这个简陋的墓室和出土的少的可怜的简单的器物;再加上没有印章、墓志的出土,真的让人很难相信, 这就是雄才伟略的曹操的陵墓。感觉它更像是一个曹操的疑冢,又或是陪葬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