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订:1份
发货:2天内
安全性是面膜的核心要求,需重点检测以下指标:
1. 微生物指标
①面膜属于高风险化妆品(直接接触黏膜/破损皮肤),微生物控制严格:
②菌落总数:≤1000 CFU/g(儿童/眼部用面膜≤500 CFU/g);
③霉菌和酵母菌总数:≤100 CFU/g;
④致病菌: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沙门氏菌等。
2. 重金属及有害化学物
①重金属:铅(≤10 mg/kg)、砷(≤2 mg/kg)、汞(≤1 mg/kg)、镉(≤5 mg/kg);
②甲醇:≤2000 mg/kg(仅含乙醇/异丙醇的化妆水类需检测,面膜若含酒精需关注);
③禁用物质:不得添加抗生素(如氯霉素)、激素(如雌激素)、荧光增白剂、麻醉剂等《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禁用组分。
3. 毒理学试验
普通面膜需完成急性皮肤刺激性、多次皮肤刺激性、皮肤变态反应(致敏性)试验;若宣称“无刺激”或针对敏感肌,可能需额外进行人体斑贴试验。
二、功效宣称与评价
根据《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面膜的功效宣称需有科学依据,常见宣称对应的检测要求:
①基础保湿:可通过文献资料或实验室试验(如体外角质层水分含量测试)支持。
②美白/淡斑:需人体功效试验(测试黑色素指数、亮度等),并排除刺激性。
③抗皱/紧致:需人体试验(如皮肤弹性、皱纹深度检测)或模型试验数据。
④舒缓/抗敏:需人体斑贴试验(验证无刺激)或体外炎症因子检测。
⑤控油/祛痘:需人体试验(检测皮脂分泌量、痘痘数量变化)及微生物安全性验证。
注:仅宣称“清洁”“卸妆”的贴片面膜,可免予功效评价;其他宣称均需提供证据。
三、稳定性检测
确保产品在保质期内(通常1-3年)质量稳定,需完成:
①物理化学稳定性:高温(45℃±2℃,2周)、低温(-5℃±2℃,2周)、离心(3000 rpm,30 min)试验,观察是否分层、变色、沉淀;
②微生物稳定性:加速试验(如37℃/RH 75%,1个月)后检测微生物指标是否超标;
③包装相容性:与包材(如膜布、铝膜袋)接触后,精华液成分无迁移或变质。
四、原料与生产要求
1.原料合规性:所有原料需符合《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年版),新原料需完成注册/备案;
2.生产环境:生产企业需符合《化妆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车间洁净度(如灌装区万级/十万级)、设备消毒、人员卫生需达标;
3.配方安全性评估:需完成化妆品安全评估报告,分析原料风险及终产品安全性。
五、标签与标识
标签需真实、完整,包含:①全成分表(按含量降序排列,含量≤0.1%的成分可集中标注);
②净含量、使用方法、保质期(生产批号+限用日期);
③生产企业信息(名称、地址、许可证号);
④特殊警示语(如“儿童需**监护使用”“敏感肌慎用”);
⑤功效宣称需与备案/注册内容一致,禁止虚假宣传(如“7天彻底祛斑”)。
六、常见不合格项
监管抽检中,面膜常见问题包括:
①微生物超标(如菌落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
②违规添加激素、抗生素或高浓度重金属;
③功效宣称无依据(如未做人体试验宣称“美白”);
④标签成分与实际不符(如隐瞒禁用原料)。